央行调控社会融资总量正当其时

来源:新华08  2011-02-16 09:21

  鉴于我国近年间金融发展已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社会融资总量又将成为央行调控目标的新情况下,央行应尽快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尽早解决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广口径问题,加快创新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坚定不移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进而实现促使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的最终目标。

  王 勇

  央行近期明确了将以“社会融资总量”和“社会融资总量增速”作为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社会融资总量以及如何控制。笔者认为,目前,央行已到了将“社会融资总量”纳入调控目标的时候了。

  社会融资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部门(包括企业和个人)在金融市场上的全部融资规模总和。其统计口径将包括本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股票筹资、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债等。可以说,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是我国经济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更是我国金融已经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集中体现。

  就经济体量而言,当前,我国经济体量已成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份额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6.0%,2008年再升至7.3%。2009年,全球GDP总量为57.937亿美元,我国GDP为34.05万亿元,如折算成美元平均汇率,大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5%至8.6%左右。另据刚刚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以37万亿元(折合58786亿美元)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涉外金融体量方面,我国也从一个外汇短缺大国蜕变为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从一个吸引外资大国升级而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净输出国;从对外债务国转身为全球第二大对外债权大国。

  再看我国近年间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资金融通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格局之下,所谓“金融广度”指的是金融市场参与者的类型、金融产品数量以及交易方式等的广泛程度。一个有广度的金融市场,意味着同时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参与者入市,如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者以及投机者等。他们入市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保值,有的则是为了投机,有的准备长期持有某种金融工具,有的则是随时准备转手以获取差价收益。而金融深度主要是指市场中是否存在足够大的金融交易量,从而可以保证在某一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成交量变动不会导致市价的异常波动。若换个角度来说,一个有深度的金融市场,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金融交易市值。就我国的金融广度和深度而言,据央行初步统计,去年我国的社会融资总量增长近15万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增长7.95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增量将近是同期贷款增量的两倍。其中,银行信贷以外的直接融资规模发展很快,沪深股市A股融资量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去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10275.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00%;还有,以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为主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快速发展,去年发行量超过万亿元;此外,企业还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信托、风险投资等渠道融资。由此可见,尽管传统的信贷投放仍是融资主要渠道,但直接融资以及其他方式融资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

  那么,在社会融资总量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大,社会融资总量又将成为央行调控目标的新情况下,要确保这个指标能在货币政策调控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以为,至少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尽早解决。

  首先,央行应尽快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总量指标。面对新的形势,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目标是要保持我国实体经济的稳健发展,其实质就是要看实体经济到底能够融到多少资金,为此,考虑将社会融资总量调控在一个什么水平上,究竟如何处理央行货币政策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领域的关系等,便都是目前迫切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由此观之,笔者认为,今年央行在继续关注货币供应量M2以及贷款指标基础上,理应强调控制社会融资总量。为尽早从操作层面落实,央行应尽快编制和公布社会融资总量指标。

  其次,尽早解决货币政策调控目标的广口径问题。笔者的建议是,社会融资总量只能作为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目标,而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同时,另一个中间目标——货币供应量指标应尽快从M1、M2扩大至M3、M4,以准确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我国金融结构多元化趋势。M3反映存款性公司向实体经济提供的流动性,所以应将存款性公司概览中未纳入现行M2的各类存款计入M3。 M4则反映全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提供的流动性,包括流通中的货币、本外币存款、理财、回购、实体经济部门持有的金融债券(含央行票据)、权证及资产支持证券、证券投资基金、银行承兑汇票、信托投资计划、保险技术准备金和金融公司发行的股票及股权等等。

  再次,需加快创新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具体体现在最终目标中,为确保物价稳定,调控目标已不能只局限于CPI,而应着眼于价格总水平,也就是我国在一定时期(如年、季、月)内全社会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加权平均水平。在运行机制上,形成“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创新型工具”有选择的使用,调控“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基准利率等”格局,从而实现促使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的最终目标。

  当然,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尽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适度,把好流动性总闸门,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更重要的是,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的监测与调节,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在满足经济发展合理资金需求的同时,保持有利于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适宜货币条件。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晨洁】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