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发生根本变革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1-03-17 10:44
核心提示:哪些银行的业务转型能够尽早成功,哪些银行的资产类业务占盈利比重能够尽快下降,将直接反映在下一阶段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当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或转型的阶段,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点正日益增多。
本文导航
  1. 1.
  2. 2.

  ⊙沈洪溥

  随着2月份国内银行信贷数据的发布,5356亿元的数据水平明显低于市场此前的预测,这使得内外部对我国银行业下阶段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的争论进一步升温。

  笔者以为,我国银行业的盈利模式确实正在悄悄地发生根本变革,但从现状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盈利增长幅度仍可能要受制于针对资产类业务的调控政策。

  哪些银行的业务转型能够尽早成功,哪些银行的资产类业务占盈利比重能够尽快下降,将直接反映在下一阶段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当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调整或转型的阶段,银行业面临的风险点正日益增多。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业得到了政策的强力支持,不仅获得了巨额融资的资金支持,而且借助时机,推行了相对激进的业务扩张计划。

  1.已有巨额资金支持商业银行努力进行业务转型。

  从资金支持角度看,在去年银行业集体再融资之后,累计筹资将近6000亿元,计入银行每年的资本内生积累,整个银行业已经得到了较为充足的资本补充。从2011年初以来,农行、民生和兴业三家银行又相继推出再融资计划,三家银行融资总额超过865 亿元,已经预留了监管要求提升的空间。

  从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4季度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分析,去年末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超储率分别为0.9%和1.8%,上述连续的再融资活动在相当程度保证了银行超额储备率水平。如按照提高未来资本充足率1-2个百分点来计算,只要政策不再出现连续紧缩,应可以支持银行资产类业务规模继续较快扩张。

  在此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代表性机构普遍选择了业务扩张。一是试图跨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配合国家产业经济“走出去”战略;二是在国内探索综合经营架构,希望“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前者的代表是工行、中行和招行,后者的代表是已经获批以“大银行+小保险”模式推动业务转型的建行、农行、北京银行等。

  2.我国银行经营模式仍高度依赖外延式发展。

  截至目前,国内银行的经营模式基本还是外延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信贷驱动业绩增长。以招行为例,过去十年间该行的自营贷款总额从1100亿元增长到1.3万亿元,而同期,剔除并购并表因素导致过快增长的年份,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信贷平均增速不过8.3%和7.2%,计入香港主要银行也不过10%。

  融资驱动信贷扩张。从最近一个景气周期看,国内银行的业务扩展起点从1999年的不良资产剥离开始。由于政策上采取了资产剥离结合注资的策略,使得商业银行迅速甩掉包袱,并获得巨额资本大举重启信贷功能。在内源资本无法支持扩张的同时,2004年-2005年间,监管层又支持了主要银行的外源融资工作。从过去经验看,基本上每2-3年就会出现一次上市银行的集中融资或再融资浪潮。

  利差驱动利润提升。从国内银行的利润构成看,利差收入占比超过85%,在五年前更超过90%。而西方主要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基本稳定在40%-60%之间,如花旗、瑞穗、汇丰等,基本在50%左右,巴克莱和纽约银行则可以达到70%。

  3.银行传统业务发展模式已面临困境。

  当前,银行业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所仰仗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日益难以为继。

  一是环境的变迁。从“十二五规划”角度审视,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主线将是结构调整,降速度、压规模,我国银行业传统业务模式所需要的高增长、高投入正在为宏观决策当局所抛弃。从制度角度看,央行已经明确释放了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号,这也将导致利差明显收窄、风险明显增大,这不啻于对银行业是一次重新“洗牌”。

  二是竞争的加剧。几乎所有的国内银行都已经意识到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战略。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海外扩张和综合经营为主要战略,城市商业银行以跨区发展为主要思路,试图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符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一些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大银行的优势被一点点打破。同时,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布局已经完成,正在积极向县域分支渗透。

  三是监管的约束。首先是银监会根据巴塞尔协议III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提出了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三项比例分别为8.5%、9.5%和11.5%的最低要求,并设定了0-2.5%的反周期超额资本要求。这样,如果保持以往的资产类业务增幅,不出两年将再次在银行业内出现巨大的资本缺口。

  其次是银监会要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不低于2.5%,贷款损失准备金站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按两者孰高执行。这样,国内银行信用成本将普遍升高,同时需要增加一定幅度的拨备支出,相应冲减利润。

  第三是央行以降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整引入宏观审慎监管架构,要求信贷投放较多、资本充足率较低、经营风险较大的金融机构必须多缴存存款准备金,多缴的存款准备金利息会降低直至为零。最后是监管部门已将贷存比不高于75%设定为红线,否则停止业务准入,这等于直接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必须要尽早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4.我国银行经营转型的进度决定盈利前景的稳定性。

  当然,短期内,由于贷款的重新定价效应以及商业银行普遍加强贷款定价管理(甚至有部分银行压缩了相对低收益的个人贷款支持力度),2011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水平确实提升明显。

  同时,存款方面,活期化的趋势尚未终结,存款成本仍然稳定,两者也可能在短期内合力支持银行业息差水平快速提高。此外,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仍表现稳定,拨备计提政策暂未出现进一步的调整,商业银行整体的信用成本仍有望维持小幅下降态势。从此角度预计,2011年一季度的银行业盈利水平应能够继续增长。

  但是,也要看到,前述不利因素毕竟是在长期内持续发挥作用的,并将在2011年伴随“十二五规划”起步而进一步显化。从此角度看,银行业机构的经营盈利稳定性将接受严峻挑战。只有那些坚持走集约发展道路的银行,只有那些坚持探索综合经营模式的银行,只有那些坚持将主营业务“走出去”的银行,才可能取得相对稳定的盈利增长,并在竞争中保持独特的优势。

【责任编辑:山晓倩】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