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抢存款大战 券商“绣腿”难敌银行“老拳”

抢存款大战 券商“绣腿”难敌银行“老拳”

http://bank.xinhua08.com/来源:中国证券报2012年08月20日07:17

“这款产品专门针对银行存款,预计年化收益率约2%。”华泰证券一名工作人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自8月17日起公司推出的现金管理产品将开始运作。随着现金管理业务试点在更多证券公司铺开,让券商持续数年的资金流失“焦灼”稍有纾解。然而,要让每年20万亿元的储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又谈何容易?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券商的产品线日益完善,为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奠定了基础。不过,券商创新步伐还是太慢,不仅试点推广速度不够快,创新产品门槛设定也较高。更因为账户支付功能缺失致使券商“先天”不足,持续的低迷行情又雪上加霜,进一步削弱了客户基础。

“这几年银行一直在赚钱,年年大手笔投入,而我们一直在亏钱,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多位券商负责人对前景忧心忡忡。他们认为,如果券商创新速度不能加快,整个行业将面临持续萎缩的系统性风险,这比放开束缚出现少数几家证券公司被洗牌的代价更大。

产品增多 创新品种发售面临窘境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每年的储蓄占GDP比例高达40%以上,那就是说大约有20万亿元。如何将全社会的资金配置最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的责任。换句话说,这些巨额储蓄可以考虑进入资本市场。在市场低迷之际,券商如何吸引这些巨额的储蓄?

目前,信达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华泰证券等证券公司现金管理产品试点开闸。为吸引投资者,券商先期推出的此类中低风险产品有的收益比银行同类产品高,而门槛更低。这使得在这轮熊市中,凭借此类产品大量吸纳股民保证金的银行,越来越感受到存款大搬家的威胁。不仅如此,随着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创新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出现在银行以外的“货架”上。

投资者走进一家中型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能够买到什么样的产品?某上市证券公司一名投资顾问给中国证券报记者大致列出了一长串清单:中低风险的现金管理产品有国债逆回购、债券质押式回购、代销的货币型基金等;高风险的有融资融券、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等;针对资金量大的客户他们还可以量身定做资管产品,甚至一些高端客户可以随公司投行部门投一些拟上市项目。

该名投资顾问还透露,除了销售公司自己推出的资管产品以及代销股票型、债券型等各类基金外,他们还代销一些信托产品,采用拖拉机账户形式帮客户降低投资门槛。

该证券公司香港分公司还推出了投资于港股的基金,也受到客户欢迎。如果客户有融资需求,除融资融券业务外,还有约定购回证券交易等业务。

“银行跟券商已经过了‘蜜月期’,现在券商的创新产品都是在跟银行抢客户。”另一家券商的某投资顾问表示,最近他们销售了好几款跟银行竞争的产品。一类是由公司固定收益部门推出的保本型产品;一类是基金公司推出的保本型短期产品,流动性都非常强。8月17日起,工银瑞信7天理财债券型基金通过银行、券商网点销售,这是首只将运作周期缩至7天的超短期理财基金,其流动性、收益率都不输银行7天通知存款甚至更高,而门槛大幅降低。“代销此类保本产品可直接针对银行存款。”该投资顾问表示。目前,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东吴证券、宏源证券等均已经发布公告,表示将积极申请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资格,在券商这个通道上“跑”的产品会更加全面。

不过,和银行相比,不少创新产品的发售仍面临窘境。前段时间,某证券公司推出了一款全债型集合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8%,虽然超越银行同期理财产品收益,但经过多日推广最终认购金额不过数亿元,而银行几十亿额度的理财产品动辄出现“日光”。

“虽然在业绩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表现并不差,但由于受到法律定位、发行方式、监管模式等条件限制,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理财市场中处于明显劣势。”国信证券发展研究总部研究员陈东胜分析说,相比之下,基金产品起点低、交易方便和流动性好,吸引了大量试图投资证券市场的中小投资者;银行产品具有风险小、交易方便、流动性好、期限短的优势,再依据其庞大的销售网络,牢牢占据短线资金市场。而保险产品具有排他性的保险责任,信托产品涉及面广,这些独特优势也使他们的理财产品占有一定的市场。他认为,理财产品创新将是券商下一个竞争焦点,而要吸引闲置存款资金进入股市,只有设计出让投资者满意的相应产品,意味着对券商的一些约束亟待放松。

掣肘重重 先天弱势难改金融格局

除券商产品创新受到束缚外,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还有一些根本性问题阻碍了券商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步伐。

“证券公司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客户基础薄弱。”世纪证券总裁熊政平说,银行通过支付结算业务掌握了大量客户,尤其是信贷业务把机构客户等高净值客户资源牢牢攥在手中,这方面证券公司具有先天弱势。要想争取银行的闲置资金进入资本市场,首先可考虑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对券商账户放开。这些年客户的保证金账户已经到了高度综合的状态,却只有炒股的功能,严重影响到了券商吸引客户的能力。从技术上来说,证券公司已经建好了系统,完全可以满足客户账户的综合需求。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也指出,支付结算问题不解决,最重要的渠道就掌握在银行手里,无论券商开多少营业部,设计再好的产品,也只能吸引一部分资金,而大量特别是现金管理产品还是会在银行。据他了解,最近很多券商都在呼吁开通保证金账户的支付结算功能。经过多年市场洗礼,券商的风控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投资者也更加成熟,放开支付功能的时机也逐渐成熟。

“和银行相比,我们没有话语权。”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银行凭借存款功能,大量招揽客户。尤其在6月底或者年底,银行为了拉存款开出的利率一天就高达千分之三,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炒股大户的闲置资金投奔银行,并一去不回头。一些企业客户则因贷款需求,被迫在银行购买大量理财产品。

平安证券零售业务事业部财富管理部负责人陈兆能认为,近几年券商还是需要依靠银行来开展一些业务,金融市场版图不会有大的变化。虽然随着债券质押式回购试点业务的推广,能为券商留住一些客户的资金,但该项业务受限于券商的资本金,所以规模不大。有关部门对创新业务的试点应尽快放开推广,并进一步降低门槛。

“证券公司98%的客户资金量都在50万元以下。”陈兆能说,而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业务参与的门槛基本都在50万元以上。就连多家证券公司推出的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业务,属于现金管理产品,相比银行同类产品风险并不高,但投资门槛定在50万元以上,远高于银行。此举虽然能保护投资者,但也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无法参与,熟悉不了品种也就不能用产品来盈利。

此外,在投资者风险管理、产品风险评价机制等方面,银行的经验已经比较丰富,值得证券公司学习。陈兆能说,最近几年银行利润丰厚,系统等各方面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相比之下证券公司日子难过,投入与银行相比差距较大。一旦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的政策放开,保险产品、信托产品等相关产品,均可以向客户推介。这都需要证券公司通过建立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去分析其交易行为,以准确判断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做好资产配置。

加快创新 发挥券商优势全面转型

券商创新业务的放开,也引起了银行的高度关注。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金融总部总监刘建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券商在权益类高风险产品的开发能力强于银行。支付结算功能使银行掌握了大量客户,然而高净值客户的结算需求比较弱,往往是结算账户与资产账户分开,将来券商创新业务将对银行的高净值客户形成一定冲击。从海外来看,高盛等知名投行的资产管理业务都做得很好,未来对银行的业务会有一定影响。

与银行相比,熊政平认为券商具有很多优势。券商的产品线包含了货币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等全系列,而银行主要是货币类产品。在投资专业化程度上,券商也要高很多。此外,证券公司能通过中小企业私募债、IPO、新三板等多种业务满足不同企业客户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增强企业客户黏度。

陈兆能认为,券商在投行和固定收益业务方面具有优势,产品开发能力更强,特别是一些高风险产品,券商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银行也需要和券商合作。券商将来最有竞争力和突破力的产品是在债券市场。目前市场上的权益类产品数量已经足够多,随着债券市场的大发展,券商将会推出大量中低风险的产品,把以往主要针对机构客户的债券通过专户理财等形式组合包装,创造出收益适中而流动性更强的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券商、基金公司的优势在于创新能力更强。”诺亚正行基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赵乐峰说,他此前在某家基金公司进行了一个产品创新设计,讨论几个月后就拍板决定了;而某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行长听说后觉得很好,最后还是没有在银行推出,因为从设计到推出,他们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所以,目前银行的创新能力及创新动力都不及券商、基金。

他还认为,在PE产品上银行过去和信托公司合作,但在一级和一级半市场,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对行业、产业、个股的选择能力更强。因此,券商创新步伐加快影响最大的将是银行高净值客户以及机构客户。不过,机构客户因贷款需求,往往会受制于银行。影响的客户比例也就在10%-15%之间。

陈东胜说,若想提高证券公司理财产品的市场份额,一方面需要继续进一步强化其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拓展银行和基金没能覆盖的股权和房地产投资理财领域。他还建议尽快完善券商理财市场的监管机制,让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并且对理财业务按照统一的标准监管。(记者 杜雅文)

【责任编辑:李澎】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