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何以信贷“井喷” 中小企业却在大吐苦水

何以信贷“井喷” 中小企业却在大吐苦水

评论
分享到
上海证券报2013年01月29日09:30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虽然今年1月新增贷款投放量接近了2009年1月的高水平,但从目前获得信息看,并未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带来多少福音。新增的贷款资金,并没有向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相反,银行抽贷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谭浩俊

新年第一个月尚未过完,多家机构对各方普遍关注的新增信贷数据已有了将井喷的估计,规模或在9800亿至1万亿之间,同比、环比皆大涨。

虽然年末降、年初升早已成为信贷资金投放的规律性现象,但一个月近万亿的新增贷款投放量,还是超出了市场预期,超过了多数人的分析预测。更何况,整个宏观经济环境仍相对偏紧、市场相对低迷、企业经营状况还依然不乐观。

有专家表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市场对信贷资金需求的愿望在逐步增强。这种看法,不可谓不对,但有个前提,市场对信贷资金需求的目标以及信贷资金投放的结构等,可能比信贷资金投放规模以及增长速度更为重要。如果信贷资金投放只满足于数量扩张、规模扩大,而不重视提高质量、提升效率,那信贷资金投放得越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就越小,甚至还会产生许多负面作用。

虽然今年1月新增贷款投放量接近了2009年1月的高水平,但从目前获得信息看,并未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带来多少福音。新增的贷款资金,并没有向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相反,银行抽贷现象却越来越严重。

对此,在上周的浙江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民建、工商联联组讨论会上,温州开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李跃胜痛心疾首地表示,“银行每天都在抽贷,我们称这个叫做‘五马分尸’,你也抽,我也抽。再这样下去,哪一个企业受得了?”深有同感的,还有温州民企老总领军人物,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奥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滔:“现在温州企业家很苦,原因是银行想抽资。”

实际上,受银行抽贷威胁和伤害的,又何止是温州的民企,全国绝大多数地方的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受到了银行抽贷的大力挤压。不仅如此,利率上浮、以承兑汇票替代现金、高比例的存款保证以及各种中间费用、公关费用等,也让银行贷款的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多数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综合成本率,都要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50%以上。这样的贷款成本,有几家企业能承担得起,又有几家企业不被高额的财务费用所困扰呢?

央行早前公布的2012年贷款投向统计数据也显示,2012年末,主要金融机构等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了12.11万亿,同比增长12.8%。这也就是说,在房地产调控始终没有放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仍在不遗余力地为房地产企业、开发商提供贷款。这也是为什么调控政策如此严厉,房价却很难出现明显下降,从去年下半年起不降反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从去年下半年起,各地政府融资平台也掀起了新一轮融资大潮,政府负债也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除此之外,政府融资平台还改头换面,从直接融资市场,包括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私募等获得了大量资金。

近年来,中央一再要求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在信贷资金的投放上,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倾斜。实情究竟如何呢?从表面看,新增贷款确有一部分流向了实体产业,然而银行通过抽贷抽回的资金,大大抵冲了这部分资金投放,实体经济真正得到的信贷支持,比新增贷款数据所反映的情况要差得多。像奥康、开元这样得到当地政府大力关心和支持的知名企业尚且都被银行严重抽贷,那些不知名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处境可想而知。

所以,1月信贷资金投放再次“井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真的没有值得高兴的理由。相反,在信贷结构得不到改善、实体经济得不到信贷资金有力支持的情况下,信贷规模越大、信贷资金投放得越多,反而会因为流动性的增加、通胀预期的增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或许还将经历一段更加困难的日子。

什么时候实体经济不再在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中艰难运行了,中国经济才算真正企稳回升,步入复苏通道。为此,相关方面理该高瞻远瞩,多听听实体企业的意见,更深入、细致、全面地分析信贷资金投放结构,看看新增信贷资金,到底有多少投向了实体产业,投向了中小企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责任编辑:刁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