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中国银行业与风险资产打起太极拳

中国银行业与风险资产打起太极拳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09月24日11:08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中国监管机构在3月份出台了新的规定,为理财产品的部分高风险投资设置规模限制。分析师们表示,为了达到相关要求,银行业将部分信托贷款转入常规表内资产。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中国银行业正在将持有的部分资产从影子银行移入资产负债表,但力度或许还不够。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银行业一直利用表外工具向信托发放贷款,后者是一种基本不受监管的金融中介。但现在,随着中国政府希望控制“影子银行”领域,新的监管规定迫使银行将部分表外工具重新移入资产负债表中。

这导致今年上半年一些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向信托发放的贷款出现猛增。不过,银行业,尤其是小型银行或许尚未充分体现这些贷款可能蕴藏的风险,或者为相关风险做好准备。

中国监管机构在3月份出台了新的规定,为理财产品的部分高风险投资设置规模限制。分析师们表示,为了达到相关要求,银行业将部分信托贷款转入常规表内资产。

Bernstein Research在近期的一篇报告中称,中小型中资银行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大。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托贷款依然较低,仅为总资产的0.2%。但一些小型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信托贷款大幅增加,这些贷款通常以信托受益权的形式存在。信托受益权是一种衍生产品,凭藉信托受益权,银行有权获得其向信托公司发放的贷款所产生的现金流。

例如,在香港上市的招商银行就公布,截至6月底的信托受益权余额为人民币459亿元,而在6个月之前资产负债表上的信托受益权余额还显示为零。招商银行向其他银行提供的,以信托受益权为担保的贷款还有人民币1038亿元。虽然总的信托贷款仅占该行总资产的4%左右,但却相当于股东权益的近70%。

光大银行的情况更加严重。该行截至6月底所持有的信托、证券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受益权为人民币2634亿元,较去年底增长61%。这些受益权目前相当于股东权益的208%。

从理论上来说,若信托贷款和表外理财产品相关,则银行不会面临损失,因为银行可以将相关损失转嫁给储户。但实际上,银行仍有压力不让客户遭受损失。现在,相关风险已移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若信托贷款出现问题,银行无疑最终将承担损失。

尽管如此,目前仍不清楚银行为各自的信托风险敞口计提了多少拨备或是减值支出,这些信托公司将资金贷给了谁,或是进行了何种投资也不得而知。

[责任编辑:赵鼎]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