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理财产品 > 揭密银行理财骗局:真银行里卖假冒产品

揭密银行理财骗局:真银行里卖假冒产品

大众理财顾问2013年10月11日10:52分类:理财产品

核心提示:一家正规的银行、几名热心的客户经理、一个获利诱人的理财产品,郑州市民胡先生直今仍然想不明白,自己的34万元一年时间怎么就不见了。该案受骗客户过百人,被骗金额超过4000万元。给胡先生等办理理财业务的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却无法说清资金的去向,只是说这属于支行副行长郭文雅的个人行为,与中信银行无关。

日前,有报道称,某国有大行深圳坑梓支行一位副行长利用银行网点渠道,向客户销售理财产品,引发客户举报投诉。某款理财计划在持续发行数年,募集资金数亿元后,被媒体曝光存在虚假陈述。虽然银监会对理财产品销售环节的合规监管加大了力度,但飞单现象并未杜绝。近年发生在银行的违法违规事件频频被曝出,涉案金额动辄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对于多家银行深陷理财骗局的漩涡,人们不禁要问:银行理财究竟是怎么了?

一家正规的银行、几名热心的客户经理、一个获利诱人的理财产品,郑州市民胡先生直今仍然想不明白,自己的34万元一年时间怎么就不见了。该案受骗客户过百人,被骗金额超过4000万元。给胡先生等办理理财业务的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却无法说清资金的去向,只是说这属于支行副行长郭文雅的个人行为,与中信银行无关。

真假理财产品

胡先生确信一年多前他所买的就是银行理财产品。虽然在外人眼中,这个名叫还后贷的产品不那么像理财产品。

还后贷是指一些在银行有贷款业务的小企业,因资金周转不开,无法按时归还银行到期贷款,需要通过其他途径筹措资金先归还银行贷款,然后用再次从银行贷到的钱还给借款人,并支付一定利息。“客户经理介绍这个产品时说,我们的钱就是通过银行给了这些急需资金周转的小企业。”胡先生回忆说。“是银行客户经理办理的,而且有合同和承诺的利息,怎么不是理财产品?”

除还后贷外,还为一些客户介绍了“月底揽存”、“联合理财”等违规、虚假理财产品。郑州市民王先生与胡先生有相似的经历。不过他却明确地说,自己的钱并没有买理财产品,是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将钱放给急需资金的小企业。由于与该支行一位名叫冉行云的客户经理存在亲属关系,这项业务也是由冉行云介绍,认为不会存在风险。银行的信誉,亲戚、朋友的介绍,月息1分8厘的诱人回报,都让客户放下了的疑虑。“购买理财产品的第二天,几千元的利息就打过来了,我也就放心了。”胡先生说。2011年10月,王先生在收到2个月的利息后,又向银行追加投入20万元,1周后便被告知投给企业的钱无法收回。

真假客户经理

“有银行的名片、胸牌,怎么就不是银行客户经理呢?”胡先生提出疑问。“贾芳芳、郭留环、冉行云……”一些受骗客户多次提及为他们办理业务的中信银行郑州黄河路支行客户经理的名字。但相关部门表示,她们并不是银行的正式员工。与冉行云有表亲关系的王先生透露,目前冉行云仍在羁押中。

据王先生介绍,2011年冉行云被聘用到黄河路支行工作,事发时尚处实习期,不过配有印有客户经理的名片和胸牌。其实,文中提及的部分客户经理,同时也是受骗者。部分受骗资金正是来源于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亲戚朋友。在一份受骗者名单中,就有客户经理郭留环的名字,涉及金额为200万元。唯一不是受害者的就是黄河路支行副行长郭文雅,这也是目前被唯一确定是中信银行正式员工的涉案人员。这些划款转账都是在郭文雅的办公室里,通过布放在房间内的POS机取得的。一些客户也留意到,他们所持的理财合同上的公章并非中信银行,而是一家企业的名称,整个合同中也没有出现中信银行字样。对于客户的疑虑,郭文雅及多位中信银行黄河路支行的客户经理曾信誓旦旦地保证银行的项目绝对没问题,另外还提供了一家担保公司的担保书。

真假业务窗口

在黄河路支行的二楼办公区,曹女士和陈女士指认了她们当初办理理财业务的一间会议室。进入会议室要经过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位以及支行负责人办公室的门口。支行客户经理介绍、副行长郭文雅亲自推荐、在银行营业场所内办理等诸多证据,令受骗客户一致认为,整个业务过程中均由该行客户经理操作,合同也是在银行的二楼办公区域签署的。怎么就和银行没有关系呢?

真假理财收益

事后许多人想着只要本金回来就可以,可以不要利息。“2011年7月21日,给银行40万元;9月21日收到两个月利息;10月8日,给银行20万元;10月20日左右,发现资金出现问题。”王先生牢牢记住了这几个日期。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王先生的60万元、胡先生的34万元仍然没有要回。

据受骗客户刘先生事后了解,按购买的期限和金额不同,客户收到的月息最高可达3%,最低也超过1.5%。陈女士则表示,最初,客户经理以银行冲存款时点是高息买点的理由,许诺只要她将钱存入银行两三天,便有每日1.3‰的利息收入。为了获得高额利息,有人还将唯一的房产进行了抵押,抵押来的几十万元都用来买“理财产品”,而有类似情况的客户还有很多。在高息诱惑及对银行的信任下,不到4个月时间,便有上百位市民购买了4000多万元所谓的理财产品。

真假业务担保

受骗客户盲目理财的行为令人不解。除抵押房产外,一些受骗客户还将亲戚、同事的钱集中在一起购买。张女士告诉笔者,她共买了超过200万元,其中自己的钱只有30余万元,其余都是亲戚、同事、朋友的钱。她说,此前这些钱都是放在投资咨询公司,可获得月息1%的回报。

正是在短期获利心理的作用下,一些市民将风险置于脑后。在一些理财合同中,同样有一家名为郑州汇盈的投资咨询公司。在由其向受骗客户开具的保证函中明确表示:“在借款人不能按约定及时、足额向您偿付到期借款本金、利息和其他应付款项时,本公司将在接到您的通知3个工作日内代为垫付全部应付款项,并对此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为何不要求这家公司履行其承诺?上述客户们表示,所谓的投资公司就是担保公司,而这家担保公司就是一个壳。

此前便有媒体报道,郑州市多家投资担保公司以投资担保为名,打着理财的幌子巨额吸储、非法集资。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加剧了普通民众投机心理,另一方面也给当地金融环境带来了破坏。

真假企业需求

当人们都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银行及受骗客户时,事件中出现的另一个小企业也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一份由受骗客户提供的理财合同中,借款方出现了一家名为郑州市润泽服装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受骗客户表示,客户经理在解释理财产品时说,正是由于一些小企业缺乏资金,才需要借钱。不过经受骗客户事后调查,自己的钱最后并没有给到这家小企业。

小企业融资难是公认的事实。而在一些违规、违法事件中,小企业融资竟然成为圈钱的幌子,这不仅损害了普通民众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了小企业的形象,更会增加它们的融资难度。

在郑州,这并不是个案。就在今年年初,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审理了一起非法吸收存款案。案件的主角是浦发银行郑州21世纪支行副行长马益江。2009年9月1日~2011年10月21日,马益江在担任浦发银行郑州21世纪支行副行长期间,伙同他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累计总额63.95亿元。(文/陈支农)

[责任编辑:赵鼎]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