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地方银行 > 中外银行自贸区争夺战提前开打

中外银行自贸区争夺战提前开打

东方早报2013年11月06日10:26分类:地方银行

核心提示: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试验区)挂牌已超过一个月,尽管具体业务规则尚未明确,但各大银行均已四处活动,四处彰显优势,以抢得自贸试验区业务先机。

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试验区)挂牌已超过一个月,尽管具体业务规则尚未明确,但各大银行均已四处活动,四处彰显优势,以抢得自贸试验区业务先机。

在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昨日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中外银行均展开交锋;其中已经在伦敦、巴黎等全球离岸中心“耕耘”数十年的外资行,着重强调其丰富的离岸市场产品和业务品种,以及拥有令中资行“羡慕”的全球客户资源,纷纷欲借自贸试验区的“自由”将全球离岸市场积累的金融服务引入区内,一扫近几年境内市场拓展缓慢的尴尬境地。

而相较于外资行侧重将现有离岸模式成功复制至自贸试验区,部分中资行希望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以人民币跨境使用为主线拓展业务。但与此同时,对于行业巨头的香饽饽,中资行也并不想放弃,部分中资银行甚至表示,不惜贴钱和外资行“火拼”,围绕贸易、航运和仓储等领域,拉拢行业巨头入驻自贸试验区。

最新的例子是,尚未获准开设自贸试验区分行的华夏银行,日前已经抢先与上海综合保税区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拟抢抓自贸试验区业务机会。

外资行的优势

根据早报记者了解到的消息,入驻自贸试验区的外资行或许将超越中资行成为最大看点。

根据相关规定,银行获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自贸试验区网点后,可有6个月的筹备时间,这意味着,入驻自贸试验区的外资银行将在明年年初开始陆续正式开业。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外资行已经圈定业务重点——集中将原本在全球离岸市场积累的金融服务引入区内。

作为首批进入自贸试验区的外资银行,花旗银行(中国)副行长、财资与贸易金融部总经理裴奕根就在昨日的研讨会上称:“作为一家国际性金融机构,花旗的总体思路是,依托现有的客户群,也就是遍布世界的跨国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公共机构,以财资管理为导向,为客户提供创新、定制的解决方案,综合的现金管理和贸易融资便利化服务等。”

汇丰银行(中国)副行长丁国良亦表示:“受到自贸试验区改革政策的吸引,外资企业预期将陆续进驻,可以借助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的便利政策为企业构筑跨境贸易资金池,提供结算清算等业务。”

显见的是,伴随着全球离岸市场的发展,已经在伦敦、巴黎、法兰克福、香港等全球离岸市场发展多年的外资行,不仅在上述离岸中心设有分支机构多年,同时也积攒了丰富的离岸市场产品和业务品种。

外资银行似乎还有先天优势——手中有跨国企业资源。

“将更多的海外客户引入,探索将海外先进的产品理念和管理理念进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研究具有可行性的产品,是花旗在自贸区业务的方向之一。”裴奕根表示。

裴奕根又说,“拓展市场和客户基础,利用覆盖全球的国际化平台,希望成为连接区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桥梁,为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中国提供政策解释和投融资方案,把海外先进的理念引进来,同时为中资企业、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一位受访的外资行高管昨日对早报记者直言,“外资行和中资行在区内金融创新上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客户群不一样是最显著的差异。外资行毕竟在海外已经拥有了庞大的分支机构,业务也相对成熟,更多的把海外现有的客户、业务拿进自贸区,这也是外资行的优势。”

“贴钱也要引入”

相对于外资行在自贸试验区业务领域集中在金融服务方面,充分利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以人民币跨境使用为主线开展业务更为中资行看重。

在谈及哪些业务是可以在自贸试验区重点开展时,浦发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李麟昨日在论坛上称:“一是离岸金融,包括债、贷、股以及证券、保险、期货和信托等;二是在岸的人民币离岸业务,包括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海外人民币市政债、人民币股权筹资等;三是在岸人民币业务,包括跨境支付和结算、人民币利率汇率衍生品、人民币大宗商品期货、外贸物流金融、航运金融、仓储保管金融等。”

而对于外资行在跨国企业客户资源上的“天然优势”,部分获批进入自贸试验区的中资银行也已经在想办法。

“涉及仓储、物流、交割等关键性领域的行业巨头,总部级的必须引入,即使贴钱也要引入,因为其是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配置,这也是金融机构想在自贸试验区后续进行金融创新的前提。”昨日一位接受早报记者采访的中资行人士说。

“一个产业链完整、业务全球覆盖的跨国企业,让一个分行做,可以养活好多口人。”上述人士打趣称。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在自贸试验区设立支行的外资行,目前已经获批在自贸试验区开设分行的9家中资行原本在自贸试验区内就设有支行或网点,因此原本就积累了不少存量客户。

“自贸试验区分行原有的传统银行领域业务应该会继续,并与新的自贸试验区业务共同展开一段时间,但最后是始终保留传统业务还是全面转向新业务,还要等到央行的细则出台后各家银行才能落地。”一位业内人士此前对早报记者如是说。 

[责任编辑:赵鼎]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