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银行家 > 政协委员马蔚华:银行家能为中国慈善带来什么?

政协委员马蔚华:银行家能为中国慈善带来什么?

新华社2014年03月12日17:15分类:银行家

新华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赖雨晨 侯大伟)从全国人大代表到全国政协委员,银行家马蔚华已经是第12次参加全国两会了。今年,他第一次提出了与公益慈善发展相关的提案。

这也与他的新身份相称——今年2月,这名香港永隆银行董事长、招商银行前行长刚刚当选为壹基金新一任理事长,成为中国最大民间公募基金会的掌舵人。

他在提案中建议,我国公益慈善基金的管理制度应当引入信托机制。同时,他也正与壹基金其他的理事们商讨调整发展战略。他认为,中国公益组织需要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于2010年12月在经济特区深圳注册成立,其前身是影星李连杰创办的“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经过3年多的发展,壹基金已成为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民间公募基金会。

这个民间组织的理事中,包括多名中国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如马化腾、马云、王石、冯仑、柳传志等,他们一致选择马蔚华出任理事长。

“可能是因为我卸任招行行长之后比他们有时间吧。”马蔚华笑着说,“另外,他们也都觉得我这个人比较靠谱,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尽力去做。”

他最早接到邀请是在去年5月,当时他还没卸任,正在招行开着董事会。“李连杰和王石就给我打电话,说就让我干了,我没加考虑就答应了。”

答应之后,他也有过犹豫。“做公益不是轻松的,有很多矛盾、困难、争议。但是我又想,当年我刚到招行的时候,不是也有很多困难吗?现在在慈善这个新的领域做一点探索,为我们国家整个公益事业做一点贡献,是一个很有意义也很有挑战的事情。”

2月正式上任,他很快进入了新角色,但发现国人对公益还比较陌生。

在全国两会上,马蔚华被记者追着跑。“大家都找我谈金融,谈余额宝,找我谈慈善的人不多,其实啊,我更愿意谈谈慈善。”他说。

“比较有时间”的马蔚华正与其他理事调整壹基金的发展战略,希望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与公益组织结合得更好一些。

根据财务简报,壹基金在去年前三季度的捐款收入超过4.7亿元,其中3.78亿元是灾害救助方面的“限定性捐赠收入”,而它在2012年全年的收入是4456万元。

捐款增加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事,但对一个慈善机构而言却意味着巨大的压力。我国《基金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公募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也就是说,只有大约40名全职工作人员的壹基金今年至少要在限定的灾害救助、儿童公益等几个领域花出去3.3亿元(这还没算第四季度),而且不能出错——谁都可以想象,两年前一度深陷“问责风暴”漩涡的中国慈善事业已经承受不住类似的坏消息了。

“都是一块钱、一块钱,很多人捐来的,必须要大家都满意。”马蔚华说,他想把银行业已经成熟的“客户经理”模式移植到壹基金。

“我们要建立能够跟捐款者经常沟通的机制,要走访、动员、说服人家,帮他一块设计,听取捐款者的意见,甚至是他们对基金会决策的意见。”他打比方说,募款是拉存款,那么花钱就放贷款,“我们要研究怎么样和伙伴们一起把善款用好,用出效益,要公开透明。”

“我们的成本不会增加,相反,通过明确员工的权责、引入商业机构的绩效考核机制,成本只会减少。”马蔚华说。

他认为,壹基金在“管钱”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像国际成熟的基金会一样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我们过去还做得不够好,捐款放银行收益才多少?这件事我们理事会会有授权,怎样做比过去存款的收益能高一点。”

回顾壹基金3年多来的发展历程,马蔚华说,理事会认为在“网络公益”上推进的力度仍然不够大。“根据我们理事会的构成情况和大家的意愿,我们未来会首先倡导网上公益。”

马蔚华的政协提案着眼于更多公益组织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上共同面临的问题,建议中国相关部门在组织制定慈善法律法规时,能够引入西方较为成熟的信托机制。

他在提案中提到:“金融领域积累起来的第三方托管和专业化资金管理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公益慈善基金市场化监督和专业化管理中去。”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