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理财产品 > 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涨跌互现

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涨跌互现

经济参考报2014年04月11日08:57分类:理财产品

虽然受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多重冲击,银行理财产品仍显示出了其自身优势。据银率网统计,今年一季度,理财产品发行量继续攀升,平均预期收益率仍保持在5.5%水平之上。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发行银行自身资金状况的不同,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也呈明显分化。

预期收益率环比同比均上升

据银率网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3月底,银行共发行10301款理财产品,发行量较去年同期上升28.29%,环比下降36.12%。

若按投资标的来看,2014年一季度,混合类理财产品和银行间市场工具类理财产品合计占九成,依然是主流理财产品。其中,混合类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达72%,银行间市场工具类理财产品占比为18%。按投资期限来看,1至3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依然是主力产品,占比达54.4%,其次为3至6个月期限理财产品,占比为25.64%。

从平均预期收益率来看,一季度,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61%,较2013年一季度的4.41%高出1.2个百分点。相较2013年四季度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5.19%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有所提升。

银率网分析师表示,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走势最主要是受市场资金面的影响。2013年一季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令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持续下滑,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也随之持续下滑,但2013年二季度起,资金面逐步转紧,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逐步走高,这种走高态势一直持续到2014年春节前,并在1月份达到顶峰。春节后,由于市场资金紧张程度有所缓解,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小幅回落,但平均预期收益率依然保持在5.5%的水平之上。

从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实现收益的情况看,据银率网数据统计,一季度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12106款,7957款理财产品披露了到期收益率,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中,36款产品未达最高预期收益率,均为结构性理财产品。

产品预期收益分化恐成常态

值得关注的是,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各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走势出现分化。一面是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高位,另一面是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有所下滑。

据银率网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持续保持高位,虽然近期有所下滑,但下滑幅度有限。3月最后一周(3月23日至29日)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较前一周大幅上升0.3个百分点至5.77%,城市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周平均预期收益率一直保持在5.65%左右。

与此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在春节后大幅下滑,直到近期才出现止跌企稳的态势。3月最后一周农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周平均预期收益率上升至5.37%,而国有商业银行连续三周持续保持5.22%的平均收益水平,即使季末也未见明显上升。

“未来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可能更多受到发行银行的资金状况影响,不同类型银行之间的理财产品收益走势分化将成为常态。”银率分析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互联网理财产品竞争力有所减弱

2013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席卷整个市场,由于其收益率不低、流动性也较强,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这种现象直到今年一季度仍在持续。

银率网分析师表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收益走势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互联网理财产品多数挂钩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是低风险高流动性的现金管理工具,2013年下半年货币基金的收益不断走高,其流动性好、门槛低、收益又与银行理财产品相差无几,无疑与银行理财产品形成一定竞争,因此在2013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持续走高,不仅是受市场资金面紧张影响,也受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竞争影响。不过,春节后,随着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出现持续下滑,尽管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下滑,但预期收益率超6%的产品并不缺乏。相比而言,银行理财产品能够锁定高收益,更具优势,互联网理财产品对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力明显减弱。

普益财富研究员叶林峰表示,整体来看,互联网金融理财在经过去年爆发式的“野蛮生长”后,今年不仅将面临自身发展中的各种风险与问题,且将逐渐被纳入监管,尽管其销售模式与产品特性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形成一定的替代,但无法完全将其取代,传统领域的银行理财产品和服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也在持续转型和创新,并朝向真正的财富管理转型。

[责任编辑:彭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