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治理影子银行需切中要害

治理影子银行需切中要害

中国证券报2014年05月07日09:21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影子银行治理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其一,影子银行宜疏不宜堵,应当允许其以一定规模、速度平稳发展。其二,应当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新平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包括不持有金融牌照的信用中介,而且还包括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业务上规避监管的信用中介。尤其是最近几年,由于影子银行扩张过快,已经引起各方高度关注。

目前银行同业和理财业务、信托公司、担保公司、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都已先后出台规范性文件。毋庸置言,如果影子银行超常规发展,那么适当加强治理就显得非常必要。以信托业为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1.73万亿元,几年间就在金融领域成为超越证券和保险的第二大行业,特别是在2010年至2013年一季度之间,其平均单季增幅一度接近12%,可谓速度惊人。

当然,即便规范工作相当迫切,也决不可因此全盘否定影子银行之于经济金融发展的作用。新一届中央政府确立以后,国务院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指导方针。之所以明确这一要求,主要与我国广义货币M2相对GDP连年增长偏快有关。虽然这一结果与我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不无关系,但仍然容易使人产生经济过度货币化以及货币效率低下的怀疑。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但恰恰因为影子银行相对传统银行发展不足,以及以股市为代表的直接融资不够活跃,使得国务院关于“用好增量”的方针政策并未得到很好落实。

另外,尽管传统银行已经认识到小微企业之于经济社会以及自身发展的作用,并在相关贷款实践中取得成效,但至少从目前情况来看,其相较影子银行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在小微企业贷款技术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再有,影子银行的出现也给普通居民百姓带来很多实惠。以余额宝为例,尽管收益率有所下滑,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收益率维持在3%-5%之间应当问题不大,这与传统银行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相比当然更实惠。尽管存在一些风险,信托机构、理财产品等的蓬勃发展也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较高收益,实现了“个人—机构—社会”三方共赢。从这个意义上讲,影子银行的发展使得传统银行不得不注重自身竞争力以及效率的提升。

与此同时,对我国影子银行健康发展构成最大威胁的远非经营不规范,而是源于“利率、信贷规模双管制”干扰。当一些企业以较低利率拿到大量贷款的同时,另外一些企业却只能从传统银行之外的影子银行获取资金,且要支付大大高于国家管制的利率。这些高息获得影子银行资金的企业为了实现盈利,往往是进入国家限制性、禁止性等调控行业,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从事非法经营,大大增加影子银行资金的违约概率。换句话说,即便信贷规模管控能够堵死调控行业的银行信贷“正门”,这些企业依然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或者影子银行“偏门”来获得资金,使得信贷规模管制不仅成为一种掩耳盗铃式的低效调控,而且还会增加实体经济总体金融风险。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认为,影子银行治理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其一,影子银行宜疏不宜堵,应当允许其以一定规模、速度平稳发展。由于影子银行是介于传统银行与非法集资的中间地带,如果处于资金饥渴状态的企业无法从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获取资金,必然增加非法集资泛滥概率。

其二,应当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更为关键的是,有关部门应尽快摒弃直接向银行微观个体打招呼而管控信贷的陈旧调控方式,还货币调控“一刀切”式总量政策原貌,通过利率杠杆科学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减少信贷配给的出现概率以及由此导致的金融风险。至于中央“有保有压”式的行业调控,完全可以交由结构性政策去实现。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