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监管动向 > 根治银行违规揽储需要监管创新

根治银行违规揽储需要监管创新

中国证券报2014年09月29日08:13分类:监管动向

核心提示:随着监管成本不断推升,银行业创新和转型应会有所加速。偏离度考核并没有解开银行违规揽储的根本症结,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监管政策的修补和调整将不可避免。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 曾刚  

银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旨在治理商业银行存款冲时点的行为。随着监管成本不断推升,银行业创新和转型应会有所加速。偏离度考核并没有解开银行违规揽储的根本症结,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监管政策的修补和调整将不可避免。

冲时点的由来

应该说,银行业冲时点的现象由来已久,是现行制度环境下特有的产物,已延续了不短时间。主要原因不外乎:一是监管环境使然,二是银行业绩竞争的需要。

从监管环境来说,存贷比考核是引发银行存款竞争的重要因素。所谓存贷比指标,即商业银行存款中有多少可用于发放贷款。1995年颁行的《商业银行法》将存贷比作为银行主要的流动性监管指标之一,并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七十五”。从1998年开始,首先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了这一制度,并一直延续至今。抛开存贷比指标产生的背景及其在当下的合理性不谈,75%的监管上限,意味着银行可以发放的贷款数量,不能超过合格存款数量的75%。在收入来源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的情况下,银行要扩大利润,争取更多的存款成为首要前提。而从监管达标的角度讲,由于贷款期限相对较长,调整难度较大(贴现贷款除外),要满足特定时点上存贷比要求,拉存款成为成本较低且相对可行的方法。

从银行自身角度,相互间的业绩竞赛也是助推冲时点的重要诱因。近年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资产负债规模、盈利水平以及行业排位等,也成为各家银行非常看重的指标。应该说,业绩竞赛是银行业市场化程度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对短期绩效的过度关注,诱发了部分银行利用非正常交易粉饰报表的冲动。特别是上市银行由于有中报和年报披露的要求,对6月末和12月末的时点数据尤为关切。

冲时点的负面效应

内外因素交织,共同造成了中国银行业特有的月末冲时点现象,而又尤以6月末和12月末为甚。不过,尽管久已有之,但并未形成太严重的负面影响,监管上似乎也默认了这种状态。但最近一两年来,由于利率市场化加速,银行存款分流压力陡然加大,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冲时点对于银行愈发重要,所引发的波动也不断加大,负面效应日趋明显。

一是对宏观政策的干扰。整个银行业在某个时点上一致的行为,必然产生宏观效应。冲时点会导致银行存贷款以及货币供给总量在每个月末产生巨幅波动。以今年6、7月为例,银行新增贷款数量从6月的1.08万亿暴跌至7月的3852亿元,7月存款则减少1.98万亿元,M1增速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3个百分点。货币、信贷的大幅波动,不仅影响了经济运行,更是严重干扰了对经济运行态势的判断和决策。

二是加大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冲时点的行为,加之近年来各种表内外创新活动引致的资金需求,加大了银行体系在特定时点上的资金紧张程度。这种紧张程度,若超出了宏观调控部门事前的预期,就可能引发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去年6月末发生的所谓“钱荒”事件,便是这种风险的直接体现。随着宏观调控手段的改进,再次爆发大规模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已明显下降,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冲时点行为的潜在负面效应。

三是扭曲了银行的微观行为。为了确保存款任务的完成,银行想出了各种不同办法,催生了许多极不透明的交易,甚至是不合法的私相授受。这些活动,客观上扭曲了资金成本,对正常的市场秩序也有一定干扰,并直接削弱了利率管制政策的有效性。

解开银行违规揽储根本症结

《通知》的显著特点是政策规定具体,针对性极强,其中所列举的违规吸收存款行为,包括高息揽储、非法返利、中介吸存、以贷转存、以贷开票、理财产品吸存以及同业倒存,几乎涵盖了目前银行主要的揽储手段。加之针对违规行为规定了较严厉的处罚措施,《通知》的出台势必会对银行的存款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从好的方面说,预计通过更严格的监管约束,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信贷波动幅度应会显著下降,这可以降低银行冲时点行为对宏观政策的扰动。此外,由于特定时点上的资金需求被拉长到所有时间段,不同时点上资金需求的波动也会因此下降,单个银行乃至整个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应会有所降低。

从不好的方面说,由于《通知》在本质上强化了对存款的监管要求,而不是放松或取消对存款的要求,从逻辑上讲,银行对存款的竞争不仅会继续会存在,而且还会变得更加激烈。其直接的效果,不过把竞争方式从以往的“冲时点”变成了“冲每天”而已,远非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若以此推断,《通知》非但不能降低资金成本,反倒有可能会抬高银行存款的总成本,进而会对企业融资成本产生不利影响,这或许并不符合政策的初衷。

至于对不同银行的影响,从上市银行的数据看,今年以来,所有银行的存款偏离度均远高于《通知》的要求,未来都会有较大的调整压力。比较而言,大型国有银行因客户基础广泛,存款稳定性相对更好,偏离度监管对特定时点存款竞争行为的限制,对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或许要更大一些,中型银行面临的挑战则会相对严峻。

总体上说,由于是全新监管要求,存款偏离度考核究竟会对银行产生多大程度影响,以及银行如何应对,都还是未知之数,尚待时间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监管成本不断推升,银行业创新和转型应会有所加速,这既包括调整负债结构(扩大主动负债、增加保本理财产品发行等),也包括加大传统存贷款业务的表外化,以财富管理和投资银行为重点,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以达到降低成本、优化收入结构的目的。而监管一端,考虑政策影响具有的不确定性,偏离度考核并没有解决银行违规揽储的根本症结,甚至还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因此,在未来,监管政策的修补和调整将不可避免,而围绕贷存比废存的争论将会越来越激烈。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