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监管动向 > 不良率急升 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不良率急升 银行资产质量承压

金融时报2015年03月27日15:54分类:监管动向

核心提示:进入2015年,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不良贷款率能否“触顶”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银行业仍有充足的拨备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应对和消化,整体资产质量风险可控。

在过去的一年中,银行业不良贷款双升趋势延续已是不争事实——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为8426亿元,较年初增加2505亿元;不良率为1.25%,较年初上升0.25个百分点。 

截至发稿日,已披露年报的4家上市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都出现了大幅度上升,至去年末,不良率全线破“1”,资产质量压力可见一斑。进入2015年,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不良贷款率能否“触顶”难下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银行业仍有充足的拨备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应对和消化,整体资产质量风险可控。 

不良双升趋势延续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中信、招行、浦发、平安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284.54亿元、279.17亿元、215.85亿元、105.01亿元,分别较年初上升了84.88亿元、95.85亿元、85.24亿元、29.60亿元。同时,从不良贷款率水平来看,4家上市银行无一例外破“1”,其中,不良贷款率最高的中信银行已达到1.30%,比年初上升0.27个百分点。招行、浦发、平安不良率分别达到1.11%、1.06%、1.02%,分别较年初上升0.28、0.32、0.13个百分点。此外,发布业绩快报的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也较年初增长0.34个百分点至1.10%。 

从行业分布来看,多家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年报信息显示,中信银行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达到86.68%,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含信用卡)、商业和制造业的不良贷款占总额的98%,招商银行公司贷款不良增量的92%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三个行业。 

从地区来看,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地区依然是不良贷款的主要滋生地。中信银行表示,该行环渤海地区的不良贷款增加最多,其次是珠三角地区,两地区不良贷款增量占全部不良贷款增量的70.52%。对此,该行认为,这是由于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以实体经济和民营中小企业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弱,经济下行期内信用风险加大;同时环渤海地区产能过剩行业较为集中,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了信用风险的暴露。 

“触顶”与否尚存争议    

银行业不良贷款处于持续的暴露期,其首要原因无疑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平安银行表示,2014年,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影响,部分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授信客户面临经营不畅、利润下滑、融资困难等问题,导致企业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紧张、断裂、无力还款等情况,使该行资产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中信银行也表示,亲周期性的行业、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互保联保圈风险加剧扩散,银行惜贷等导致违约概率加大、信用风险加剧,形成较多不良贷款。 

经过了此番持续暴露之后,我国银行业在今年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不良贷款率是否开始“触顶”? 

此前,平安银行行长邵平表示,该行资产质量在2014年已经出现了好转的迹象。中信银行副行长孙德顺也表示,“该行前几年风险暴露得比较充分,今年一季度就会看到成效。”另外,据相关研究机构调研显示,近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上升趋势延续,但增速有所放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风险逐步暴露充分,今年或将出现不良率的顶点。 

不过,浦发银行对2015年资产质量的预期却并未改善。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表示,很难预测不良拐点:“银行和产业、经济的关联非常紧密,不良拐点需要取决于经济走向。”他提到,现在不良有蔓延的风险,从小微企业和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蔓延,有些大型企业风险会很快蔓延到银行。他认为,2015年该行资产压力不亚于2014年,“虽然国家大方向是好的,但从具体客户上来看,压力仍大。预计2015年资产质量总体态势与2014年差不多,但最终结果取决于2015年的具体宏观环境。” 

风险可控信心十足 

即便是不良贷款率已全线破“1”,且在今年还有继续上升的可能,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一水平仍在我国银行业的可控范围之内。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提到,若与国际同行业相比,当前中国银行业1.25%的不良贷款率水平并不算太高,甚至是偏低。事实上,综合全球的银行水平,1%至3%的不良率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较低水平。 

“今年经济增长压力也很大,甚至困难比去年还多。那今年形势怎么样?这恐怕要看银行抵御、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是怎么样的。”对此,杨凯生表露信心:“虽然目前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确实比过去有所上升,但是针对于银行的整体资产来说,不良率还是比较低的,同时它们抵补未来可能出现新的风险的能力还很强。” 

这种信心不无道理。这一方面源于我国银行业230%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每1元钱的不良贷款,银行已经准备了2.3元钱去抵补;另一方面是银行业自身高度重视不良贷款,且在积极谋求信贷转向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 

据中信银行年报,该行重点加大对钢铁、煤炭、焦化、造纸、造船、光伏等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央企下属公司、地方大型国企、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型民企、贸易融资、互保联保、个人经营贷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重点业务的风险监测和排查。全年主动退出风险贷款2401户、604亿元,大力压退钢贸、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授信。年报还披露,该行董事会已经通过了新的风险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对主要风险设置管理的“三道防线”,建立分行风险管理能力评价机制,对风险管理人员实施资质认证管理,改进风险总监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机制。 

同时,浦发银行也表示,该行进一步明确行业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市场空间广、综合效益好、抗经济周期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行业,适度支持能提高本行竞争优势,收益较高、风险可控、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或领域,维持巩固公司具有传统优势、客户资源丰富、产品体系完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行业,严格控制经济周期影响较大、产业政策明确限制、实际产能严重过剩、发展前景不确定的行业。 

“总体来说,银行回旋空间比较大,银行积累的拨备充分,总体是有信心的。”朱玉辰表示。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