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要闻 > 银行难以摆脱经济周期影响

银行难以摆脱经济周期影响

证券时报2015年05月11日09:08分类:要闻

核心提示:银行作为一个整体,还是难以摆脱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银行不仅要在负债端直面外汇占款流入下降、利率市场化挤压成本以及居民储蓄流向其他资产的挑战,在资产端更要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考验。

存款保险落地后,很多久拖不决的事情一夜之间进入了快车道。

上周市场有消息称,实施20年之久的《商业银行法》将修订,且银行一直呼吁取消的贷存比考核有望特事特办,提前从监管指标变成监控指标。另一个领域传来的消息则显示,2015年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有望一举超过前9年的总和,同样提速换挡进入快车道。

这些事情虽然看似各不相干,但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前商业银行生存环境。贷存比变为监控指标,潜台词是外汇占款已经不是基础货币的投放主渠道,商业银行坐等存款上门的时代过去了。资产证券化发行的提速,更是银行面对中国的融资结构而不得不做的事情,不然资本充足率出现问题后将很难满足市场的融资需求。

这还不够,央行上周五公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更关注到了3月份降息以来银行在存款定价上出现明显分化的情况,以及市场利率在一季度大幅波动的异常情况。央行解释了去年12月份到今年一季末,货币市场利率在连续降准降息的情况下仍然居高不下的原因。显然,A股市场的火热促使了更多的存款从银行流向资本市场,这也难怪同时期的信贷市场融资难、融资贵的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以上简单小结一下,就是银行不仅要在负债端直面外汇占款流入下降、利率市场化挤压成本以及居民储蓄流向其他资产的挑战,在资产端更要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阵痛考验。好的方面当然也存在,不过从整体上看,这不是一个对传统银行业有利的大环境。

但是,总体的不利局面并不意味着个体没有机会。从银行一季报来看,很多银行都在争分夺秒地抢夺未来。有的银行选择继续在零售端发力,让自己在银行整体议价能力变差的情况下维持住定价能力,并且让基础客户的资产继续留在自己的账户上。有的银行则选择拥抱互联网,利用网络技术在渠道成本上的优势反哺利润空间。市场观念也在悄然发生改变,以往“以大为美”的银行发展观念受到不少冲击,小银行也看到自己拥有让同行羡慕的特点。

最后回到正题,今年一季度社会融资总规模的结构显示,银行贷款占比已经回升到了最近几年的最高点上。这种结构,如果不是最终回到正常水平前的一个小插曲,要么就意味着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将继续与商业银行这个主融资渠道相伴相随。

这会带来什么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银行作为一个整体,还是难以摆脱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这种影响还会进一步被放大。据媒体报道,一季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9825亿元,一季度新增近14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的一半以上。

当然,这只是在央行不出手熨平经济周期的假设之下的状况。不过,央行再次降息,能让实体经济获得喘息时间,但商业银行仍将面临息差直接收窄的不利局面。更难办的是,由于利率市场化已经布局到了存款保险落地这一步,而央行昨日宣布降息还伴随着存款利率上限进一步放开。这才是各家银行行长们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