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民营银行 > 植入互联网基因:民营银行机遇与挑战共存

植入互联网基因:民营银行机遇与挑战共存

金融时报2015年06月08日11:14分类:民营银行

核心提示:业界普遍认为,创新能力无疑是民营银行最有利的抓手,如果可以运用其最擅长的技术来降低金融运行成本,控制好风险,弥补金融市场的漏洞,那么,民营银行的成功是很有希望的。

已经对外正式营业的3家民营银行从开始批复到筹建,再到正式开业,一直备受关注。日前,浙江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浙江银监局开业许可,至此,5家民营银行悉数落座。

被寄予希望

竞争压力实则较大

处在中国金融改革关键时期的民营银行,能否倒逼银行业改革,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谁都无法预知的谜题。

作为所有人眼中受到冲击的传统银行,事实上并没有坐以待毙。而且,其本身具有的优势,也让民营银行的竞争压力加大。虽然传统银行常常因为各种问题被指责,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在业务上的多年深耕,已经在品牌、规模等方面领先许多,在风险控制、业务能力等方面,同样拥有相当深厚的“功力”。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民营银行看似很完美,但没上路之前,一切都很难断定。

不仅竞争对手不容小觑,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已经推出,互联网金融不断突破创新,中国目前正在加紧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的步伐。不断开放的竞争环境虽然给民营银行带来了更多机遇,但如果其自身难以找到业务突破口,无法保持创新基因,在激烈的竞争下求生也很难。

定位清晰

民营银行输血实体经济

民营银行凭什么能够和已经发展多年的传统银行分庭抗礼?能否在银行利润大幅缩减的背景之下找到自己独有的盈利模式?

业界普遍认为,创新能力无疑是民营银行最有利的抓手,如果可以运用其最擅长的技术来降低金融运行成本,控制好风险,弥补金融市场的漏洞,那么,民营银行的成功是很有希望的。

尤其是两家互联网银行,由于施行不设实体网点的发展战略,成本优势非常明显。有外界评论认为,由阿里和腾讯孕育出来的银行,在基因上有着天然不寻常。此前网商银行透露,将采用分布式架构系统,彻底抛弃传统银行IOE模式。这将直接提升银行的计算能力,更便于海量数据的处理,使得金融信息交互的单位成本降低,覆盖长尾用户。对这一突破,传统银行也毫不掩饰地表示羡慕。

除了上述互联网基因凸显的银行外,其他三家民营银行的定位也各具特色。温商银行将以产业链和互联网金融为经营特色,定位于温州区域小微客户和县域“三农”金融服务;出身零售贸易行业的华瑞银行,定位于贸易相关领域,将满足跨境业务需求;天津金城银行则将业务重点放在天津地区,并强调“公存公贷”,可能在财政金融、汽车金融、医疗卫生、旅游养老、节能环保、航空航天领域发挥作用。

创新也遇难题

短期内或“绕道”突破

能够突破现存障碍自然是所有人的期待,但目前来看,创新也必然会遇到各种碰撞。最为引人关注的当属“远程开户”这一问题,同时它也是网络银行的集中诉求。但从监管层的态度来看,出于技术和风险的考虑,短期内也很难在这个问题上有所突破。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新的业务模式与现有监管制度经常形成一定程度上的矛盾。监管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实施差别化监管把控好风险,显得更加紧迫。

为了绕开“面签”的门槛,微众银行宣布“不需要存款”,并将同业授信作为突破口。目前,微众银行已经与华夏、东亚、平安等三家银行确定合作关系,网商银行也透露同业合作正在洽谈中。

市场还有一点期许,那就是试点之后,也许会加快民营银行开放的步伐,这将有利于民营银行经营模式的多元化,加快传统银行转型速度。据了解,5家民营银行的注册资本合计为150亿元,按照一级资本充足率5%、杠杆倍数20倍来计算,5家银行将为实体经济输血约3000亿元。如果将其投入到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中,的确能起到积极作用。而传统银行也已开始行动。不管是阿里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架构网络银行核心系统,还是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产品,都成为传统银行学习的对象。

民营银行能否对当下大力推进的金融改革产生鲶鱼效应还很难说,不过,如果能够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创新天赋和市场敏感,并在探索中逐步解决现存障碍,民营银行无疑将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