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理财产品 > 银行备战“中考” 理财产品量价齐升

银行备战“中考” 理财产品量价齐升

金融时报2015年06月30日08:46分类:理财产品

核心提示:随着6月末的来临,银行迎来一年一度的“中考”。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上半年预期收益率一直走低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日却出现了量价齐升的现象,多家银行推出预期收益率“冲6”的银行理财产品,个别收益率甚至超过7%.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与市场资金面紧张有关。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年中将至,揽储压力下各银行需要稳定自身存款资金,通过提高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来降低资金外流;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6月以来,货币市场出现了资金紧张的局面,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不断上扬。 

随着6月末的来临,银行迎来一年一度的“中考”。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上半年预期收益率一直走低的银行理财产品,近日却出现了量价齐升的现象,多家银行推出预期收益率“冲6”的银行理财产品,个别收益率甚至超过7%. 

预期收益率普遍“冲6” 

普益财富数据显示,上周预期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54款,市场占比为6.14%,环比增加1.18个百分点。从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看,上周1~3个月期限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上涨0.03个百分点至4.91%;3~6个月期限收益率上涨0.03个百分点至5.07%;6~12个月期限收益率上涨0.04个百分点至5.20%;1年以上期限收益率上涨0.03个百分点至5.7%. 

整体来看,上周除一年以上期限的产品发行量下降外,其余期限发行量均上涨,其中6个月左右的产品增幅最大。除1个月以下产品外,上周主要期限产品的收益率均上升,涨幅均在0.03个至0.04个百分点。 

银率网统计数据也显示,上周共有767款银行理财产品发售,平均预期收益为5.13%.其中,人民币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累计发售711款,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1%,环比上升0.04个百分点。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从商业银行稳定存款的角度讲,选择在6月份提高中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不但可以稳定年中存款,而且有利于银行下半年的理财转化存款,尤其是90天左右和18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能够为三季度和年底提供良好的储备。 

揽储意图依然明显 

2014年9月11日,银监会出台236号文,要求商业银行加强存款稳定性管理,约束月末存款“冲时点”,并设置“存款偏离度”指标,要求商业银行月末存款偏离度不得超过3%.其中有一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来违规吸收和虚假增加存款。 

之前需要在月末“冲时点”,银行会将产品的发行和到期时间集中于月末,收益率呈现翘尾,月末发行的产品数量较前三周多,收益率也较之前高,发行产品的投资期限偏短,以使理财资金在月末、季末等关键时点转为存款。 

存款偏离度指标出现后,理财产品的发行被“存款”左右的状态日渐改变,将发行理财产品当作存款量的调剂工具不再是主流,理财市场和存贷市场渐渐各自为营。 

但是,有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银行考核确实很看重日均,但是年中年末依然是银行很重要的揽储节点,年中时点的存款规模关系到一家银行的市场排名。 

记者注意到,年初以来,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在4%至5%,1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低至4%,3个月期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2%至4.5%之间,一年期产品预期收益率超过5%的也为数不多。临近年中,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升,揽储意图依然明显。 

除了揽储压力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与市场资金面紧张有关。“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提高,一方面是因为年中将至,揽储压力下各银行需要稳定自身存款资金,通过提高短期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来降低资金外流;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6月以来,货币市场出现了资金紧张的局面,银行间市场的利率不断上扬。”某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 

高收益难以持续 

虽然近期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有所提升,但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资金面总体比较宽裕的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短期内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市场对于央行再次进行降准和降息的预期依然存在。在宽松货币政策未变的趋势下,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行之路仍将继续。”上述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表示,当前的季末效应虽然存在,但是高收益产品的推出力度明显不足,“除非是特别的节假日理财产品或者是在某个特定区域发行的产品,有可能出现6%以上的高收益,整体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在客户端波动并不会特别明显,最多有几个基点的上涨。” 

银率网分析师也持相同观点:“从去年开始,季末效应已被淡化,投资者切勿只等季末高收益产品而错失其他投资良机。但随着季末逐渐逼近,个别银行理财产品也会有较好表现,投资者可抓住机会进行投资。” 

日前股市回调,银行理财产品再次回归投资者的视野,理财专家对此表示,银行理财收益虽不及股市但相对稳定,希望大家能在这次股市暴跌中吸取经验教训,投资还得量力而行,分散风险才是王道。 

理财专家还建议,对于从股市逃离有闲散资金的投资者来说,“瞄准”中长期理财产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在选择产品时,首先要看清楚其投资标的和风险程度,毕竟银行在投资者购买时只给出了最高预期年化收益率,能不能全部兑付仍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