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创新之道

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创新之道

金融时报2015年08月10日09:53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信息系统必须具有易接入性、高开放性、能交互性和可扩展性,以交易便利、分享自由和安全可控为银行全新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正以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寡头垄断发展模式与传统商业银行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应运而生,使得新兴服务充分体现出不同于传统服务的低成本、跨区域、高效率和个性化的特征优势,使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游走更加直接、自由。短期来看,互联网金融尚不会对传统的银行业构成显著的冲击。但是从长远看来,随着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日益壮大,互联网金融将对银行业产生根本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更新理念,调整战略,加速改革创新与转型发展,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浪潮。 

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中介角色逐步弱化。首先,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支付方式和渠道,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主要依赖于债权债务的清偿活动,存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互联网技术打破了这种限制,淡化了交易市场的边界。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支付宝、财富通等一大批第三方支付平台,其更为快捷、开放、人性化的支付体验以及将商务、理财、物流、结算等环节高度融合的特性,割裂了银行和终端用户的直接联系,吸拢了越来越多的支付需求,动摇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垄断地位,银行从原来支付体系中的唯一主体演变为目前电子支付链中的最末端。其次,互联网企业凭借较低的信息获取和交易成本,对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形成了明显的挤压。过去银行是信息、资金流的汇集地,具备实现资金融通的基础和条件,但如今互联网企业具有比银行更为宽泛、快速、便捷的电子渠道,资源配置信息可以在网上直接发布并快速达成双方供需匹配,客户信用评级、还款能力预测、风险定价等可以通过对“三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信息的挖掘分析获得,较好地解决了传统信用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目前,以拍拍贷、阿里贷等为代表的网贷平台风起云涌,资金交流量呈跳跃式增长,对银行的侵蚀效应日渐显现。 

(二)银行传统优势遭受挤压。首先,冲击了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的盈利模式。各类网贷平台抢夺了银行在个人、小微企业层面的借贷需求;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了大量在途资金;网络理财产品分流了银行存款,提高了银行筹资成本,动摇了银行长期以来“低吸高贷”的盈利模式。其次,影响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互联网企业通过业务领域的不断延伸,已在支付结算、理财、担保、咨询等领域占据了相当份额,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三,银行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受到挤压。互联网金融更加人性化、民主化、低门槛的金融服务和体验赢得了社会大众,特别是普通草根的拥戴和捧场,动摇了银行在金融中介、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垄断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三)服务模式亟待变革。首先,未能融入平等、包容的互联网精神,漠视低净值客户金融需求。长期以来,银行业出于利益、成本考虑,将低净值客户视为负担,最终造成客户流失。而开放平等和简便高效的互联网金融将许多传统金融忽视的人群纳入服务范围,并通过“余额宝效应”使其规模急剧增长、影响不断扩大。其次,注重基础功能实现,忽视客户体验。目前,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仅是线下业务在互联网上的简单照搬,产品设计专注于基础功能的实现而较少考虑客户的使用体验,未能给客户提供个性化、一站式金融服务;而互联网金融则能及时、精确地把握客户心理,在封装了诸如支付等银行基础结算功能的同时,融合社交、理财、商务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具备良好使用体验的综合服务平台。 

商业银行的应对与谋变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搅局”了金融行业,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其“鲶鱼效应”对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倒逼银行转变经营理念和创新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共赢,共同提升。商业银行应与互联网金融合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应加强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划拨和清算业务最终需要商业银行来完成的政策优势,将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自身服务触角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和业务优势互补。另外,电子商务平台掌握着大量小微企业的销售、信用等宝贵信息,商业银行应主动与其充分合作,积极营销吸纳新客户,为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有机融合,才是广大小微企业的福音。商业银行有着完善的内控机制,信贷资源充足,但难以实现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广覆盖;而互联网金融积累的交易行为数据和客户评价,恰恰可以成为银行的有效补充。 

(二)优化重组银行内部组织架构,推进与互联网金融全面对接。互联网金融以向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来确立竞争优势,对传统的金融服务构成威胁和挑战,从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竞争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内部产品并行、条线机构分割、业务职能分离等现象,传统组织架构与互联网金融要求的开放、便捷、全面、互联等全新金融服务要领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互联网金融要求商业银行实现从关注资金流到参与信息流的转变,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并从以市场为导向升华到以大数据信息为导向。商业银行实现转变的关键举措是要对内部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重组,要以确保信息顺畅流转为目标,对内部的产品部门和各类管理部门进行扁平化改造。根据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不同特点,客户部门可以保留对公和对私的两个大类,相应的产品部门、管理部门、服务部门等都应该围绕这两类客户群体进行链状分布,同时在对公和对私两大类部门之间建立对接联系机制,尤其是针对中小私营业主建立公私账户和金融服务的映射关系,保证每一个客户的业务需求都能一站式解决。 

(三)重塑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互联网金融时代,客户体验成为决定商业银行存亡的生命线。当金融脱媒和技术脱媒都成为现实以后,优化客户体验就成为增强客户粘性、吸引潜在客户的关键行为和战略举措。客户体验的评估和优化应贯穿于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全过程。客户体验的优劣,一定意义上讲主要取决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被满足的程度。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发现、响应、提供、评价、反馈到改进,都需要商业银行有完整的分工、明确的相应流程方案支持。这与商业银行传统的以产品营销为主的业务流程存在很大的差异。 

互联网金融需要采用客户营销的一些新兴方式,如社交营销、体验营销、交互营销和事件营销等,这些营销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客户为王和分享为主。商业银行实施这些移动互联网式的营销措施,其先决条件就是要围绕平等沟通这一客户营销主题,以让客户感觉到便捷安全为前提,不断简化业务流程,优化美化客户端界面和功能,最终优化客户体验。 

(四)全面改造信息系统,确保前中后台全方位全过程实现互联网化。商业银行现有的信息技术系统的最大问题在于其内部封闭性,所有的客户都围绕银行这个核心以及银行的产品来接受金融服务,相互之间很难在银行的平台内分享信息,甚至连客户与银行信息系统之间交互都很有限。互联网金融基于共享互联、以数据为战略资产的互联网思想,决定了互联网金融的系统必须是开放式、平台型。商业银行信息系统改造的重点应该是融入互联网金融体系,以打造集中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系统为基础,组建一个客户体验良好的开放平台,占领数据制高点,从而推进商业银行数据驱动型发展。互联网金融时代,银行信息系统必须具有易接入性、高开放性、能交互性和可扩展性,以交易便利、分享自由和安全可控为银行全新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 

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信息系统的改造重点包括电子商务平台、数据仓库及其挖掘系统、支付结算通道系统和征信查询系统以及云服务接口标准等。这些系统的改造不能仅仅站在商业银行内部视角,而应该放眼整个金融生态圈。对于渠道类系统如电子商务平台和支付结算通道系统等可以考虑以并购重组的方式直接控制现有互联网科技企业,以免从头构建或发展相关系统耗时良久错过市场机会; 征信查询和数据仓库系统则可以选择与金融生态圈里的相关实体合作,获取包括本行客户在内的海量业务数据后进行智能匹配数据分析等; 业务后台则需要对以往封闭的银行交易功能进行服务平台化改造,区分不同业务主题进行规划开放,构建云服务接口标准。只有从前中后台等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信息系统互联网化,才能满足互联网金融对信息系统支撑的基础性要求。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