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利润增速告别“超常规” 资产质量有望迎拐点——客观看待我国银行业经营形势

利润增速告别“超常规” 资产质量有望迎拐点——客观看待我国银行业经营形势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17日16:23分类:中资银行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净利润增速显著放缓,不良贷款连续攀升……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的诸多挑战不容忽视。如何客观看待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经营形势?商业银行在防风险的同时如何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银行业利润增速告别“超常规”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仅增长1.54%。

对此,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表示,不能简单看待银行净利润增速的下降,“过去几年银行业两位数的利润增速属于超常规增长,有特定的外部因素,现在的回落是一种校正。与国际同业相比,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仍处于领先水平。”

对于银行利润下降的原因,银监会审慎规制局局长肖远企表示,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银行贷款增速下降,利润增幅自然随之放缓。另外近几年监管机构加大对银行不规范收费的整治力度,这实际上也是银行让利给实体经济的表现。

杨再平表示,银行不良贷款攀升,银行纷纷加大拨备计提力度,一定程度上侵蚀了利润。为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相应的监管要求,银行还需从留存利润中提取部分来进行内源资本补充。此外,从存款的结构看,活期存款占比降低,定期存款上升,银行的负债成本上升。

“应该说利润减少换来的是银行的稳健经营。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95%,其中一级资本充足率10.79%,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影响不良贷款上升的因素正在减弱

截至二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1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94亿元。此外,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增幅较大。

肖远企表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5%,比过去几年有所上升,但与国际同行3%到4%的水平相比仍较低。“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包括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也包括欧美、日本等外部市场处于弱复苏阶段,对我国出口行业影响较大。”

杨再平表示,上半年我国银行业贷款拨备率达到3.12%,中国银行业有能力应对不良贷款的周期性增长和暴露,不会发生危及经济增长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肖远企认为,短期内不良贷款可能还会有一定上升,但从趋势上来看,影响不良贷款上升的一些因素正在减少,如我国经济增长趋势向好,结构调整已经逐渐到位。另外,过去这两三年间,银行业积累的不良贷款已逐步化解,风险得到一定释放。

“随着地方政府万亿元债务置换工作的落地、信贷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及投资信心逐步恢复、资金面相对充裕、房地产销售稳定等作用下,银行业有望迎来资产质量拐点。”杨再平说。

打造银行与实体经济“命运共同体”

随着资产质量压力加大,出于防控风险的考量,商业银行的惜贷、抽贷现象时有发生。

肖远企表示,要打造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命运共同体,而不是简单抽贷。“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有竞争力,市场有前景,并且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较高,只是暂时遇到困难,短时期资金周转不畅,银行应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帮它渡过难关。”

杨再平也表示,处理不良资产不是简单地一卖了之,有些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债务重组转化为优质资产。在贷款增量方面,要善于发现有效贷款需求,信贷投放更精准。“这需要银行家的智慧、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

面对诸多挑战,杨再平表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互为依托,服务于实体经济又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实体经济的影响。银行业需要适应经济形势进行转型,换个活法,寻求市场化生存、全球化生存和网络化生存。

他表示,上半年我国银行业境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9%,比境内营业收入增速高2.2个百分点,“走出去”效益进一步提升。网络化方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设直销银行、网上商城等,推进服务创新。

肖远企表示,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速,特别是在国家战略和薄弱环节上要加大支持力度,如“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和保障性安全工程的支持力度。(完)

[责任编辑:王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