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监管动向 > 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

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5年09月28日15:22分类:监管动向

核心提示:对于蓬勃发展、创新频繁的影子银行体系,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当然不该采用“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股脑儿都倒掉”的简单做法,而要适应其发展,改进措施和方法,建立新的宏观金融管理体系。

李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顾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殷剑峰,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影子银行体系:创新的源泉、监管的重点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突然跃出水面,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主要原因有三:其一,融资规模巨大。在发达经济体中,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通过影子银行体系的融资规模已超过传统银行体系;在中国,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的高达6.33万亿元的融资,大多可归在影子银行体系的名下。其二,杠杆率高。平均而言,该体系融资的杠杆率约为传统金融机构的2倍,因而蕴含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其三,形式多样、易变且不透明。其各类活动基本发生在表外、机构外和场外,且大都游离于货币当局和监管当局的视野之外。由于这些原因,金融界顺理成章地将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近年货币政策日渐失效归咎于影子银行体系,于是加强监管的利剑很自然地直接指向它们。

然而,尽管自第一次G20峰会以来,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监管便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其后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举例来说,在以“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格的监管法规”标榜的美国《2010年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中,对于影子银行体系,也只是从提高透明度、严格机构注册、计提准备金、满足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银行自营交易和确定中央交易对手等方面,提出了监管要求,而对其发展的合理性等等,却未置一喙。与其说别的什么,毋宁说该法案基本保留了过去30多年以影子银行体系飞速发展为主要内容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基本成果,并进一步确认了市场化仍是美国金融业未来发展基本方向。

事态如此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在研究影子银行产生、发展、功能、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影子银行体系是应筹资者和投资者们的多样化需求而产生,并依托现代信息业而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代表的正是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认为,在确认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源泉的同时,如何以创新的精神探讨对之施以有效监管,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金融监管部门面临的真正挑战。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