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场景金融:商业银行互联网思维升级下一个关键词

场景金融:商业银行互联网思维升级下一个关键词

金融时报2016年01月29日09:24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传统金融是银行的优势,而问题的关键是找准能够体现自身优势的“场景”。事实上,一些银行的创新已经开始强调“场景”。比如,中行跨境电商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推出,明显是中行将“海淘”这一场景与该行强势的跨境业务相结合的范例式“场景金融”探索。

在银行业实施供给侧改革,彻底改变原来“等机遇”思维的背景下,传统银行与互联网融合无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然而,值得思考的是,传统银行与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最终会走向何处? 

在去年末举办的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上,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是相向而行,最终会走向融合,而融合点就是场景金融。” 

场景金融:银行真痛点 

到底何为“场景金融”?目前比较被公认的解释是: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 

事实上,“场景”一直是互联网领域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词汇,而与之并列的是“入口”和“渠道”。把这些词汇放到银行来看的话,“入口”和“渠道”都不是银行的短板——经过多年在电子银行端的投入和建设,从最初的电话银行到网上银行再到手机银行,对于银行来说,从未放松过对“入口”的重视;“渠道”更不必说,遍布全国的物理网点,更是银行30年“黄金发展期”的重要支撑。然而,银行也确实在近年来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原因就在于传统银行没有对“场景”加以重视。 

与传统商业强调从客户需求出发并不相同,相当一部分的“互联网+”成功案例,最初可能来自于创业团队对于“互联网+传统行业=?”的思考,而这种思考往往来自于创业者在某个场景下感受到的不便利的体验。 

以余额宝为例,在银行眼里,它只是一个传统的货币基金;但在互联网公司的思路下,余额宝却是传统的货币基金与互联网场景的成功融合范例。换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成功之处,就在于精准找到了在“互联网”这一场景下,网民小额理财需求无法满足的痛点;而传统银行的创新并不考虑场景,反而往往受限于基础金融产品的同质化,很难突破。 

董俊峰如此表述这个问题:“银行最痛苦的一点就是你提供APP、提供手机银行、网银,但客户不会每天都使用,银行入口的打开频率远远低于互联网上其他的入口。所以我们要走出去挖掘场景,这个场景不一定是自己的渠道。” 

因此,不少金融机构管理者强调,面对互联网金融竞争,要主动求变、避免OEM化的时候,银行与互联网相融合的路径已经升级:即从把住入口到渠道为王,再到场景金融。场景金融作为银行与互联网融合的核心,只有满足客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金融需求,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场景金融=互联网+传统行业+金融 

以“场景”的角度来观察现在的互联网行业,那些找到了日常生活中高频次场景,并成功实施了对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改造的企业,就可能成为行业的领军者。比如,京东和淘宝找到了“购物”这个场景,而滴滴出行更是明显瞄准了“出行”这一场景。 

显而易见,“购物”和“出行”与“存取钱”或者“转账”相比,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次不可同日而语。在“互联网+”的大潮下,从“购物”到“吃饭”,似乎优质的场景都已经被互联网企业抢占了先机。 

其实,银行的“互联网+”仍然大有可为。因为,与一般行业相比,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互联网+”并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而是“互联网+传统行业+金融”。因为,那些看似单一的用户需求场景往往需要多个产业的跨界融合,而金融正是实现这种融合,以满足场景下综合需求的最重要的一环。例如,“网购”这一场景下,客户的需求其实是单一的,只需要从网上买到心仪的产品即可,但这一过程即使粗略一看,也至少涉及网购平台、支付、制造商、物流等很多产业;而有能力串联这些产业的除了网购平台之外,最直接的就是供应链金融了。阿里、京东纷纷进入金融领域,甚至以不同方式设立银行就是明显的例证。 

传统金融是银行的优势,而问题的关键是找准能够体现自身优势的“场景”。事实上,一些银行的创新已经开始强调“场景”。比如,中行跨境电商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的推出,明显是中行将“海淘”这一场景与该行强势的跨境业务相结合的范例式“场景金融”探索。 

未来=银行传统业务+场景金融 

“场景金融”领域最近发生了一件“大事”:1月26日,招商银行宣布与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尽管从传统银行角度看,招行似乎只是将旗下“一网通”与滴滴平台实现了对接,但从“场景金融”的角度来说,这可能代表了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而招行对此次合作的评价,也成为“场景金融”对银行意味着什么的很好解读。 

招商银行副行长赵驹对于此次合作寄予厚望:“与滴滴的合作是招行推动移动互联网金融战略的重要一步,也是‘外接流量’的重要尝试。” 

首先,通过与滴滴这个重要应用场景的合作,招行的移动支付将打开新局面。通过“一网通”与滴滴平台的对接,招行将为滴滴庞大的客户群提供安全优质的支付选择。“庞大的客户群”到底有多大?滴滴出行总裁柳青提供的最新数据是:2.5亿客户。为何选择“一网通”支付?显而易见,相比第三方支付,银行的支付平台更加安全。 

其次,通过双方的合作,银行可以拓展移动互联网和平台端的获客渠道,把互联网公司的流量转化为银行客户。 

赵驹还表示,除了在投资和在线支付领域的合作,双方还将在发行联名卡、司机线下招募、客户共同开发、汽车信贷、融资租赁以及双方用户营销等多项业务上开展合作。其中,联名信用卡的发行最快有望于今年二季度启动。而更值得同业深思的是,招行和滴滴也将合作试水汽车金融。招行将成为滴滴司机购车分期合作的唯一银行,分期购车将对所有司机开放,分期金额依据司机个人信用报告和滴滴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联姻”背后,银行的移动支付、信用卡、汽车金融乃至积分都因为“出行”这个场景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竞争力。这正是“场景金融”为什么被视为银行业未来的原因所在。值得注意的是,终端用户场景需求往往需要复杂和多元的金融服务,而能否有效融合和匹配场景需求,将成为未来银行差异化的体现和成功的关键。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