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不良增速有所回落 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

不良增速有所回落 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

金融时报2016年02月18日09:51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不过,尽管不良增速有所回落,但存量关注和逾期贷款仍是推动不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经济下行阶段,关注和逾期贷款中的大部分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这两类贷款的变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银行的潜在风险状况。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与国际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低位,且资产质量情况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环境相匹配,整体稳定可控。不过,尽管不良增速有所回落,但存量关注和逾期贷款仍是推动不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在经济下行阶段,关注和逾期贷款中的大部分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这两类贷款的变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银行的潜在风险状况。 

“虽然经济增速放缓趋势仍未改变,尤其是产能过剩治理较大力度的推开,都将对商业银行风险状况形成持续性的压力,短期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累积和释放的过程将延续。但我国经济依然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财政和货币政策仍有不小的调节余地。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风险暴露将得到有效控制。而商业银行自身相对较强的盈利能力和不断提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也有助于处置和化解风险。”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许文兵对商业银行未来的资产质量情况如是表示。 

实际上,从银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虽然不良贷款率仍在增长,但不良增速确实已经明显回落。不过,小微企业风险的持续暴露以及房地产市场疲软和股市波动等,都考验着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及确保风险抵补能力的稳定已经成为稳健发展的首要前提。 

不良增速有所回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水平与国际同业相比仍处于相对低位,且资产质量情况与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宏观环境相匹配,整体稳定可控。”许文兵表示。 

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延续近年来较快增长态势。截至201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44亿元,不良贷款率1.67%。 

“虽然不良贷款总体增长较快,且各季度不良增幅均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但在去年一季度出现1399亿元的增幅高点后,不良增长开始逐季回落,至四季度仅比2014年同期多增124亿元,显示商业银行在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的处置和化解力度,并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后,行业资产质量持续下滑的势头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许文兵分析称。 

不过,尽管不良增速有所回落,但存量关注和逾期贷款仍是推动不良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许文兵表示,在经济下行阶段,关注和逾期贷款中的大部分可能转化为不良贷款,这两类贷款的变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银行的潜在风险状况。 

四因素考验信用风险 

“预计2016年末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将会上升至2%至2.2%的水平。具体来看,多方面因素决定商业银行全年不良贷款将继续走高。”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 

小微企业仍将是信用风险高发区。许文兵表示,短期内,对小微企业不利的存量因素仍将存在并继续发挥不利影响,导致不良贷款的惯性增长。而随着经济下行的负面效应显现,一些处于产业链下游、核心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仍将发生新的不良。 

与此同时,大型企业集团的潜在风险也逐步显现。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滑2.3%,亏损面有扩大趋势。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经营业绩下滑更快,全年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1.9%,为近年来首次大幅负增长。连平预计,2016年,产能过剩治理进程加速可能会进一步推动大型企业集团的风险暴露,并成为银行信用风险新的增长点。由于这些行业内单个企业的贷款绝对规模较大,未来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负面影响将不弱于小微企业。 

此外,2016年房地产开发商的信用状况分化趋势将更为明显,中小开发商的生存和发展更为困难。三、四线城市前期开发量巨大,量价持续低位运行,去库存压力较大,集中在这些区域的中小开发商不可避免地面临资金回笼困难的局面。同时,2015年国内房地产信用债市场快速增长,大型开发商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而中小开发商并未从中受益,造成行业内企业实力差距不断扩大,房地产行业可能会有新一轮的整合。在此过程中,中小开发商资金和运营环境更趋恶劣,其贷款发生不良的可能性也将提高。 

不仅如此,股市的波动将继续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造成潜在影响。许文兵介绍称,2015年以来,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出现明显增长。目前,银行资金与股票市场相联系的渠道主要有三类,包括通过股权质押贷款等形式借贷给上市公司股东的资金、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和拆借等形式向相关机构提供的资金以及各类理财产品直接或间接入市的资金。其中,前两类资金的规模相对明确,分别为4000亿元和1万亿元左右;而第三类资金的总量则随着理财产品投资标的变化会出现较大波动。虽然银行涉及股票市场的资金保障程度较高,短期内还不会有实质性风险,但随着近期市场的持续波动,这些贷款的安全系数已经有所下降,未来的实际风险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的长期表现。 

风险抵补能力保持稳定 

尽管不良贷款的增长仍在持续,但从实际来看,银行业的风险抵补能力依然保持稳定。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308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455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81.18%,较上季末下降9.6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03%,与上季末基本持平。 

对此,许文兵表示,商业银行拨备提升幅度基本与不良贷款的增长保持同步,风险抵补能力并未受到不良贷款较快增长和盈利增速大幅放缓的影响,在保持平稳的同时略有提升。 

此外,2015年末,商业银行在持续加大贷款核销力度的基础上,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仍较去年同期增加3537亿元至23089亿元。虽然拨备覆盖率因不良贷款的快速增长继续被摊薄,由年初的232%下降至181.18%,但反映整体拨备水平的贷款拨备率较年初提升0.13个百分点至3.03%。许文兵预计,未来,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拨备覆盖率仍会继续向150%这一监管要求靠拢。但考虑到不良贷款的处置通常需要经过现金清收和处置抵押品等环节后才进行核销,最终形成损失的大约占初始不良贷款余额的30%至50%。因此,目前,商业银行的拨备水平仍处于较为稳健的水平,足以覆盖贷款组合的潜在损失。 

不仅如此,虽然不良贷款率持续走高,拨备覆盖率不断走低,但作为风险抵补能力重要指标的资本充足率却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5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1%,较上季末提高0.25个百分点;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31%,较上季末提高0.32个百分点;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45%,较上季末提高0.30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