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银行“赚钱难”需靠转型破解

银行“赚钱难”需靠转型破解

金融时报2016年05月31日09:18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国银行业必须加快改革调整的脚步,尤其是中小银行,亟待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深化金融服务。

告别利润增长的“黄金时代”,银行业是否做好了准备? 

银监会数据显示,银行业利润增长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4716亿元,同比增长6.32%。专家表示,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将逐步放缓,寻找转型方向、保持稳健发展是未来竞争力所在。 

利润增速下滑 

超过6%的增长率事实上并不低,但是较前几年来看,的确有了较大滑坡。16家A股上市银行2016年一季报同样显示,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7%,虽然高于2015年全年1.8%的增速,但较去年同期放缓近0.6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速降至0.96%,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净利增速降至7.38%。 

银行“赚钱难”,成了市场频频发出的声音。 

毋庸置疑,利润增速下滑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顺周期的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告别了高速增长时代。近两年来,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一直处在持续下滑的阶段。 

“在大部分行业景气度不高的情况下,银行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告诉记者,不良率不断上升,致使计提拨备侵蚀利润,贷款损失有所增大,最后反映出来的就是利润增速放缓。 

另外,也有专家表示,“赚钱难”同时还与市场化改革叠加利率下行周期息息相关,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大幅收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强调,2015年上市银行平均净息差为2.44%,5家大型银行负债端零售客户较多,利率成本较为刚性,贷款客户结构中的大型企业客户占比较高,溢价能力较弱,降息后贷款收益率随行就市,息差收窄较明显。五大行息差平均收窄,幅度大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 

事实上,截至3月份,商业银行净息差继续下降至2.35%,比上年同期降低18个基点。 

行业依旧稳定 

不过,鉴于各大银行利润基数较大,即便增速下滑,银行的利润总量依旧可观。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撰文称,中国银行业利润绝对额仍然较高,资产利润率与资本利润率均处于国际优秀水平,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强劲,银行业基本面总体健康。 

以美国为例,2015年美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共计1521亿美元,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3%,平均资本利润率为9.23%。同期,中国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5926亿元,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10%,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4.98%。中国银行业依然有其优势。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银行业虽有风险暴露,但总体仍稳定健康。今年3月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行业利润增长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因为基数大,盈利的绝对额仍然比较高,内源性的资本补充能力仍然是比较强的。我国银行的资产利润率是1.1%,资本利润率是14.98%,这些都优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银行业亟待转型 

不过,无论从银行业自身发展,还是中国经济对银行业的需求来看,银行业转型势在必行。 

在太和智库研究员张超看来,当下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风险的逐步暴露,而是盈利能力的下降。“过去几年,银行业快速增长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银行业的需求;另外,利差保护也是银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张超认为,如今利润增速的下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银行业增值服务并没有完全跟上,“旧的已去,而新的还未来。” 

数据显示,非利息收入占银行业净利润比例虽然从2010年底的17.5%上升至2015年底的23.73%,但依旧远低于美国、欧洲、日本等金融市场发达国家。 

有评论认为,由于非利息收入的获得需要占用的资本金较少,涉及业务种类广泛,商业银行实现更高财务杠杆的同时,风险也得以进一步分散,对于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有积极意义。 

在业内专家看来,中国银行业必须加快改革调整的脚步,尤其是中小银行,亟待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深化金融服务。 

高玉伟建议,银行转型可以瞄准个人客户,提供精细化财富管理服务,提高零售业务比重;同时,紧盯资本市场大发展,拓展投行和股权业务,迈向“中高端”;适应“互联网+”大趋势,全面改造系统和流程,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注重协调联动,发挥不同分行、子机构合力,加快融合化经营。

[责任编辑: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