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 > 中资银行 > 银行“轻”转型时不我待

银行“轻”转型时不我待

中国证券报2016年07月20日10:09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金融脱媒加速、社会融资结构改变……巨大的经营压力给传统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带来严峻挑战。这从上市银行频发优先股中可窥见一斑。银行唯有加速推进“轻资本”、“轻成本”的战略转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才能在经济下行周期化解风险,成功突围。

金融脱媒加速、社会融资结构改变……巨大的经营压力给传统商业银行的资本水平带来严峻挑战。这从上市银行频发优先股中可窥见一斑。银行唯有加速推进“轻资本”、“轻成本”的战略转型,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才能在经济下行周期化解风险,成功突围。

目前来看,国内商业银行80%以上的收入来自贷款利息收入,传统的业务模式决定了银行必须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来保持盈利增长。但在规模的限制下,银行如果要保持利润增速、提高收益,就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在宏观经济下行周期,银行资产质量势必下降,由此不断侵蚀银行的利润和资本,净利润下滑对银行内源融资造成不利影响。去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仅为2.4%,较2014年下降7.2个百分点,而去年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增速为15.4%。此外,可计入二级资本的贷款损失拨备增速趋缓。受资产质量恶化的影响,银行贷款核销速度加快。

据初步统计,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拨备覆盖率161.3%,同比持续下降,二级资本受到明显侵蚀。

这样的恶性循环必须打破。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必须摒弃以往追求资产负债表扩张、依托表内业务高耗资本发展的惯性,着力发展低风险、低资本消耗乃至零资本消耗的表外业务,走上依托内生资本积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轻资本”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社会融资结构正在发生趋势性变化,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占比稳步提高。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持续推进,直接融资占比将大幅提高,未来跨界创新、财富管理等多元化服务的需求将相当强烈。根据国外成熟市场经验来看,大投行、大资管等非息业务面临巨大机遇,应成为银行“轻”转型的主要方向。

未来大投行业务的发力点有很多,监管部门也在不断释放政策红利。4月,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投贷联动试点工作启动,也标志着商业银行股权投资综合化经营启航。接下来,商业银行一是要深入挖掘投贷联动业务模式,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提供全方位、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最终实现从信用中介向信息中介和资本中介的转变,从单纯的债券融资向“融资+融智”转变,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水平。二是需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机遇,结合“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导向,挖掘并购重组的业务机会,积极服务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并购重组,同时积极培育符合国家战略、产业转型方向的相关行业。

大资管业务也有巨大潜力和空间。随着“互联网+”和跨界创新的发展,金融领域的边界变得模糊,“资管业务投行化”和“投行业务资管化”开始出现。资产管理业务与投行业务有机连接在一起,成为发展趋势。未来商业银行应积极推进资产配置多元化,提高高收益品种配置比例,提升资管业务的盈利水平。应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交易业务,固定收益类、利率、大宗商品以及金融衍生品等交易业务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资产的全球化配置也迎来最好的时机,全球化的组合管理将大大提升资产收益水平。

当然,在转型机遇之下,商业银行应把握分寸,坚守风险底线。例如,当前是投贷联动业务的发展初期,作为投贷业务对象的科创企业在初创阶段蕴藏较大风险,银行应做好股权投资的风险隔离,底线要求是投资子功能公司的股权投资损失不能传导至科技金融专营事业部,更不能对整个银行形成风险传染。同时,还要防范股权投资集中度风险。(陈莹莹)

[责任编辑:韩延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