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信用卡推进公司化改制 去年利润贡献率增长77%

证券日报2017年08月01日09:04分类:中资银行

核心提示:在商业银行业绩增长整体略显平淡的大环境下,信用卡业务可以说是一个另类。

本报记者 张 歆

商业银行业绩增长整体略显平淡的大环境下,信用卡业务可以说是一个另类。

日前,《证券日报》在走访中获悉,2016年中信银行信用卡产能加速释放,净利润贡献增长77%,信用卡非利息净收入168.86亿元,占零售银行非利息净收入的72.82%,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5.4%;去年全年信用卡交易额10742亿元,突破1万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信用卡透支余额达2373.1亿元,同比增长35.36%,表明了信用卡活跃度的提升。

上市银行年报显示,信用卡业务是银行零售端的必争之地。从目前的竞争态势来分析,就“量”而言,招商银行已经从股份制银行中脱颖而出,无论是在发卡量、累计交易额、信用卡盈利方面,都已经有着堪比国有大行的成绩;而从“质”上来看,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银行信用卡的平均刷卡金额远超行业均值,显然,其定位的客群拥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和客户黏性。

“信用卡实际是一个需要有数年的经济周期和经营才能够盈利的商业模式”,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裁张薇表示,“2006年12月份,中信发卡三年实现盈亏平衡,是国内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资本投入实现盈利的信用卡中心。”

如今,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发放更在于客户的精准定位,追求发卡量的前提是做好风控。据介绍,中信信用卡在行业中获批量和申请量的比例在行业中处于偏低水平,其筛选客户的门槛并不低。

“目前,互联网获客已经占到了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整体获客权重的50%以上,网络获客的成本是较低的,成本应该不到线下的一半。但是因为批核率的因素,把后面信审的成本算进去,综合来看应该是线下成本的60%-70%”,张薇介绍。

信用卡业务的良好市场前景自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信用卡业务独立分拆的话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张薇回应《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司化的相关事宜,我们一直在积极的推进当中,从中信银行自身的态度来说,我们还是非常的积极,一直跟监管部门保持密切的沟通。我们的正式申请也已经递交到相关部门,相关进程还在持续推进中。”

本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经有多家股份制银行有意分拆信用卡业务并成立子公司。中信银行的相关公告是在2015年7月份,该行董事会同意开展信用卡业务公司化改制,并将设立中信信用卡公司。此后的2016年1月份,民生银行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成立中国民生信用卡有限责任公司相关事项变更的决议》,将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国民生信用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98亿元。去年9月份,光大银行也曾公告表示,为促进金融服务和消费升级,降低服务成本,发展普惠金融,推动信用卡业务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公司拟独资设立信用卡业务独立法人机构,公司名称暂定为“中国光大信用卡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亿元。

“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信用卡业务单独分拆上市的估值要比银行传统业务高至少2-3倍”,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资深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分拆改制或许仅仅是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第一步”。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