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助力基础设施建设 穷山沟“摘帽”成致富典型

重庆日报2017年10月14日15:22分类:中资银行

打通山路 看到脱贫致富新希望

“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在其他地方早已褪去时代感的口号,时至今日,却仍被大巴山腹地的兴田人挂念在嘴边。

位于秦巴山区深处的兴田村,距离城口县城67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属于典型的高寒贫困村,崇山峻岭,人均耕地不足0.6亩。2010年以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全村205户中,79户为建卡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38%。抬头即见的大山和落后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一度成为兴田村摆脱贫困的最大障碍。

2010年以前,从山上兴田村到山下东安镇,仅有一条由石头垒成的河谷小路。当地很多村民很早就开始种植核桃、板栗,养殖蜂蜜等,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完全能够保证质量。但由于道路崎岖,很少有商家愿意上山来收购,即使来人收购,也将收购价格一压再压,有时一斤核桃才卖几块钱。

为了卖个好价钱,村民天不亮就打着火把出门,赶到镇上已接近中午,等卖完东西再返回,没走到家门口,就已经是晚上了。回忆起7年前“赶场”路上的艰辛,当地村民无不摇头唏嘘。

不是大山人,不知道路不通的滋味;不是大山人,不懂得路连通的喜悦。

路,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兴田人来说,不仅是联通山外世界的通道,更是山里人摆脱贫困,实现美好生活的希望。

为帮助解决城口交通瓶颈制约,2010年6月,农发行重庆分行贷款2亿元用于城口农村公路建设。该笔资金的注入,连通了兴田村至新城粮站80公里的三级公路,架起了兴田村与外界交流的“经济带”,真正让兴田人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扶贫搬迁好政策 乡村旅游新出路

“客人比以往来得早、走更晚,再加上一些散客接待,今年夏天的生意还可以。”家住在兴田村亢谷风景区的村民刘确友刚刚送走最后一批常住客人,谈起现在的生活,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小时候右手严重烧伤落下三级残疾,2013年妻子赵友兰不幸遭遇车祸,造成左腿骨折脚踝受伤,无法再干体力活。此后,全家人的生活完全依靠刘确友一人外出务工来维持。

尽管也想改善一家人的居住条件,但仅靠工地上一个月一两千元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刘确友说,修缮房屋,连想都不敢想。

木墙、土瓦、茅草房,一到刮风下雨天,整个屋子就像破了洞的雨伞一样,挡不住风、遮不住雨,一不小心就会踩到水坑。很难想象,这就是大多数兴田人过去长期的生活状态。

2015年9月,农发行重庆分行贷款9100万元,用于城口县4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让包括刘确友一家在内的兴田村88户建档户、298人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直接受益。

看到周围村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发展乡村旅游脱了贫、致了富,以前总担心搬到山下后没地没房、生活无保障,之前镇村干部多次到家做工作都不愿搬的刘确友这下着急了,不仅主动要求从山上迁到山下亢谷安置区,还找亲戚朋友四处筹钱,申请开办“大巴山森林人家”。

在政府的帮助下,刘确友家的建房位置很快确定。之后短短几个月时间,拥有客房8间、床位16张、40人就餐规模的“四合院大巴山森林人家”正式开门营业。

实惠的价格,周到的服务,加上一桌拿手的农家菜,刘确友家的“四合院”很快就赢得了客人的青睐和好评。“乡村旅游搞起来,不比外面打工挣得少,而且一家老小还能照顾到。一句话:还是党的扶贫搬迁政策好!”刘确友说。

一业兴百业兴 脱贫摘帽成先进

挂满翠绿的山峦叠嶂,令人称奇的险峻峭壁,潺潺清澈的溪流,一幅胜似桂林山水的美丽画卷在兴田村亢谷景区完美呈现。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来自重庆主城区、万州、四川达州等地的上万游客,通过自驾等方式结伴来到兴田村亢谷景区,游亢河、赏花海、围篝火、吃野菜,一床难求的局面持续近2个多月时间。

然而,就在几年前,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善,守着青山绿水的山里人与四处寻找度假胜地的山外人只能彼此望山兴叹。

为进一步改善亢谷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2月,农发行重庆分行投入基金8100万元,重点支持城口亢谷生态旅游景区和养老康复中心建设。

碎石路变成了柏油路,景区路灯、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2016年6月,亢谷景区顺利通过评审,正式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兴田村的蜂蜜、山地鸡、老腊肉、高山土豆、板栗和核桃等特色产业逐渐发展起来,甚至原本遥不可及的农村电商等互联网产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大山深处生根发芽。

游客离开景区时,往往会顺便带一些土特产回家。正是因为看准了这个“后备箱”商机,村民范中福率先在亢谷景区出口处开办起了“网上村庄”电商合作社,发展包括65户建卡贫困户在内的122户会员,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年均营业收入达243.5万元,带动会员户均增收5000元。

目前,兴田村70%的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村内散居的88户农户搬迁到龙洞湾——乱朝门一线,57户从事避暑游客接待,33户养殖土鸡、种植蔬菜,203人到农家乐务工。

2016年,兴田村的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元。其中,18户建卡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元,6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8.7%。过去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成功“摘帽”,现在已经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先进典型。(陈奥 秦灵)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