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80多年前中国银行在河南开封的创新实践

开封网2018年04月04日10:04分类:地方银行

在河南省档案馆民国金融卷宗里,静静的躺着这样一封信笺:这是1934年,中国银行总裁、知名银行家张嘉璈先生写给时任中国银行河南分行农贷业务负责人李效民的信。张嘉璈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的竖行信笺上,用隽永俊秀的工笔小楷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信的抬头尊称“效民我兄大鉴”,信的末尾落款是“弟张嘉璈”。

1

2

这是一封回信,是中国银行总行领导对基层负责人的工作信件,张嘉璈针对李效民反映的农贷业务发展困难情况的回复。信的内容不仅有安慰、体恤,更有针对具体情况的分析、指导,末了还有鼓励和支持。但为什么50多岁的总行领导对30多岁下属要尊称为“兄”,而自己谦称为“弟”呢?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张嘉璈何许人也。

在中国银行100多年的历史上,张嘉璈毫无疑问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在民国时期的金融圈内,张嘉璈更是举足轻重的中资银行家领袖。1916年,27岁的张嘉璈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他协助经理宋汉章组织的抗击袁世凯北洋政府“停兑令”事件树立了百年中行诚信为本的高大形象。后来他牵头组建的中资银行业公会更是成为与外资银行分庭抗礼的金融堡垒。

张嘉璈(1889-1979),字公权,上海宝山人,1914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1917年任中国银行副总裁,1928年至1935年任中国银行总经理,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张嘉璈(1889-1979),字公权,上海宝山人,1914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1917年任中国银行副总裁,1928年至1935年任中国银行总经理,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九一八”后,国民政府失去了东三省这个农业基地,粮油棉花等农产品严重不足,政府要求内地各省努力发展农业。中国银行本着支持国计民生的原则开始筹划农业贷款。张嘉璈亲自到棉花主产区河南、陕西、山西调研农业经济。基于张嘉璈的身份地位,他每到一处,地方政府无不是高规格的接待,对此张嘉璈无可奈何也无计可施。

在山西太原的一次酒会上,于达官贵人、军阀士绅的觥筹交错之间,张嘉璈见到了时任山西农学院教授、30岁出头的李效民。哈佛留学回来的李效民满腔实业报国之志,他面对张嘉璈侃侃而谈金融、经济、农村、农业。张嘉璈对李效民的见解非常赞赏,他力邀李效民到中国银行任职,将理论付诸实践。李效民爽快的答应了。

李效民出身于山西吕梁地区离石县东关的大地主家庭,父亲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并在山西军方任职,李效民的妹妹李效黎是著名爱国人士,抗战时期随英国籍丈夫林迈可在延安参加革命。图为李效民与父母妻儿。

李效民出身于山西吕梁地区离石县东关的大地主家庭,父亲早年曾参加辛亥革命,并在山西军方任职,李效民的妹妹李效黎是著名爱国人士,抗战时期随英国籍丈夫林迈可在延安参加革命。图为李效民与父母妻儿。

1934年6月起,李效民赴河南中行举办农贷。当时他在中行的月薪是120块现大洋,而当教授时的月薪是230元。但怀揣报国之志的他根本没有考虑收入以及自己的辛苦程度。他以中行河南分行所在地省会开封为中心,沿着陇海铁路一路向西考察农村和农业经济现状。每到沿途一个火车站下车,离开车站往农村去的路上,他在乡间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

李效民徒步在豫西乡间考察农村经济

李效民徒步在豫西乡间考察农村经济

李效民当时所面临的现实是,向农民提供贷款,是无抵押贷款,风险明显,而要和从无与银行打交道习惯的农民建立诚信关系难度极大。而且当时,全面抗战的阴影已迫在眉睫,军阀、土匪更是在中原大地四处猖獗。李效民当时在河南的做法是:鼓励贫农加入农贷团体,中行“着重对贫农、小农、佃农的放款”,“对各合作社及其他农民团体贷款,务由本行派员直接放贷,以免假手他人剥削农民之弊。”

李效民亲手绘制的豫西陕州农村合作社分布图

李效民亲手绘制的豫西陕州农村合作社分布图

李效民在河南时期的农贷业务工作笔记

李效民在河南时期的农贷业务工作笔记

当时国统区官办的合作社更是充满了腐败官僚风气,留洋回来的年轻书生李效民每天奔波在陇海铁路沿线的焦作、济源、新乡、洛阳新安、洛宁、三门峡等地,要和合作社的官老爷们打交道,其艰苦情状可想而知。

当年的历史资料表明:在农贷开展的第二年(1935年),贷款额猛增2.76倍,第三年贷款额继续增长1.5倍,贷款的县份从零开始发展到16个县,联系农民3万户,贷款额跃居当时的中国银行在全国各省贷款额的第二位。

史料记载说:农民们用贷来的钱,开掘水井两千余眼,获益匪浅。在被认为是李效民所拟的一份汇报材料中,他写道:“成绩俱称不恶,殊足欣慰”,流露出当事人的喜形于色。

李效民在河南辉县百泉举办了农贷业务员培训班

李效民在河南辉县百泉举办了农贷业务员培训班

为了培养更多的农贷员,1936年,李效民在河南辉县的百泉召集河南中行农贷业务人员培训,并在此建立“辉县乡村建设试验区”。为了帮棉农培育良种,他还和河南大学农学院合作建立了棉花育种场。

中国银行和河南大学农学院签署的棉花育种场合约

中国银行和河南大学农学院签署的棉花育种场合约

棉花贷款的迅速扩张使中国银行在豫西地区的影响和信誉与日俱增,据李效民当时的同事著名农业专家张心一回忆:“在河南洛阳西部山区红枪会控制区,伪政府合作指导员不敢去组织合作社的地方,如向红枪会地区放款,借款人不肯写借据,李效民他们敢放款,到期能收回。”这样的精神,只有当时的心底纯净的知识分子精英能够做到。

当年农户提交的棉花贷款申请书

当年农户提交的棉花贷款申请书

河南灵宝县棉花贷款业务月报表

河南灵宝县棉花贷款业务月报表

1937年,由于抗战的烽火烧到了中原,中国银行被迫撤往重庆。李效民被调到重庆继续在当地推广农贷业务,在四川南充,他的“棉花贷款”业务改为“甘蔗贷款”继续为贫苦农民服务。据统计,李效民在河南期间共计发放农业贷款1250余万元,不仅为贫苦农民增加了收入,更为中国银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1949年上海解放后,李效民被分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担任副总经理。

2006年,孟加拉国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努斯,因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专门借钱给贫困农户的穷人银行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李效民在中国银行开创的这一普惠金融政策,也彰显了百年中行始终以民族利益和社会进步为重的担当精神。

1913年4月1日,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开封西大街开业,从此拉开了民族金融业融情中原的序幕。

1913年4月1日,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在开封西大街开业,从此拉开了民族金融业融情中原的序幕。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