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3至5年内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达到10%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8月10日16:38分类:中资银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记者余蕊、安娜)中国银行首席信息官刘秋万9日表示,中国银行将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常规科技投入之外,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研发资金不少于当年营业收入的1%。未来2至3年内,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建立5至8家总行级创新研发基地;未来3至5年内,集团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达到10%。

刘秋万是9日在银保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2018年是中国银行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银行全面推动数字化发展的关键一年。”刘秋万说。

刘秋万介绍说,中国银行数字化发展之路将围绕“1234”展开,“1”是以“数字化”为主轴;“2”是构建企业级业务架构与技术架构双螺旋驱动;“3”是打造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平台三大技术平台;“4”是聚焦业务创新发展、业务科技融合、技术能力建设、科技体制机制转型四大领域,推进28项战略工程。

近年来,中国银行密切关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与场景、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品与服务向综合化、智能化、移动化发展。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工程师邢桂伟介绍说,2018年4月,中国银行海外信息整合转型项目港澳批次投产,标志着中国银行历时6年、覆盖6大洲、50家海外机构的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成功完成,为中行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完善、高效、多元的优质服务奠定了基础。

2018年上半年,中国银行手机银行月交易客户数1393万户,同比增长71%;月活跃客户2400万户,同比增长64%;手机银行交易额累计8.32万亿元,同比增长75%。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郭为民介绍说,金融科技提高了银行防范操作风险、欺诈风险的能力。如今中行80%以上的交易笔数和交易量都在线上进行,线上化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性,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的隐忧。2017年12月,中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投产了新一代网络事中风控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监控交易数亿笔,拦截欺诈交易数千笔,避免客户损失数千万元。

信用风险方面,郭为民介绍说,中行大数据平台目前正处于投产阶段,该平台将建立客户画像标签、外部数据应用管理、数据沙箱三大服务体系,为全行提供360度客户精准画像服务和数据挖掘分析服务,实现内外部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与共享,进而有效降低信用风险。

通过金融科技降低信用风险已经有许多成功实践。郭为民介绍说,以前助学贷款的不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的信用记录重视不够,容易忘记还款,而大学生毕业后失联的很多,银行联系不上无法提醒还款。现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很容易找到失联学生,大大地降低了助学贷款的不良率,也有助于降低助学贷款的价格。

刘秋万介绍说,为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中行将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3至5年内,实现集团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达到10%,重点加强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人才储备。此外,中行将推动建立三级创新管理体系,未来2至3年内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建立5至8家总行级创新研发基地。

“中国银行未来将大幅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常规科技投入之外,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的资金不少于当年营业收入的1%。今年,中行还计划全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开辟金融科技发展的全新道路。”刘秋万说。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邹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