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礼:也谈新时代银行业的初心与使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7月19日17:41分类:要闻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初心,每个时代均有其不能偏离的使命。当中国银行业完成指标赶超,站在全球金融业的领跑位置,迎来的不仅仅是荣耀,还有未来复杂的挑战和巨大的社会责任。回望来路之坎坷,极目新征程,银行业正处在自我正视初心与使命的关键节点,由此擘画银行业新的增长曲线。

国际银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觉醒

综观全球银行业的起源和发展,足以证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是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赖以生存的土壤,而银行业的兴衰荣辱、初心使命反过来亦起到巨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

其一,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引擎,也可能是反噬经济的“利维坦”;其二,银行是社会转型的重要阀门,其挫折与歧途则直接诱发社会陷入信用动荡危机;其三,银行是国民福祉的价值创造者,也可能是国民福祉的破坏者;其四,银行是大国竞争的硬核,也可能是“歌利亚”式的软肋或“阿喀琉斯之踵”。

这些经验在西方的金融发展史上屡有验证。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是美国银行业集体脱实向虚结下的恶果,而富国银行作为美国最大的小微企业贷款银行,因其能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抵制“金融乱象”,最终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中最大的赢家之一。富国银行原CEO约翰·斯坦普曾这么形象的表述:实体经济就是首次购房者打算买房,就是会计人员经常去办理存钱,就是兽医看到他的业务在增长,也可以是一家大公司,如美国最大的种植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机会。他宣称“在市场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的时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坚定;在市场需要考验我们信心的时候,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充满信心。在这个继往开来的节点,让我们重申富国银行跻身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服务公司之列,并获得美国银行业最高信用等级的誓言: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并帮助他们获得财务成功。”富国银行的成功实践给美国的监管机构以启迪,也带动了美国银行业回归实体。

金融危机让美国一些银行家认识到做银行离不开政治格局、经济环境与金融生态,他们主动参与研究和推动政策的设计实施。如摩根大通银行成立了研究院,现在已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为美国经济金融政策、产业发展等提供建议。在历年写给股东的信中,杰米·戴蒙关于美国的国势及政策评论常常在万字以上。2016年,他和股神巴菲特在内的13名美国商业领袖发表题为《公司治理原则常识(Commonsens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inciples)》的联名信,倡导美国上市公司实行更好的公司治理准则,在美国政经圈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他们接管了濒临破产的其它金融机构,比如摩根大通对贝尔斯登和华盛顿互助银行的接管,杰米·戴蒙对此称,“没错,我们买下了别人的房子,但我们买的是别人失火的房子。”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变迁与初心、使命

国人自古就有“家国一体、义利天下”的济世情怀,银行家尤当如此。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银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先后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脱胎而来的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早期被称之为四大专业银行。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相仿,四大银行无论是在经营领域、甚至地域都泾渭分明,这期间,银行作为公用事业单位,亦被称之为“第二财政部门”,承担着类似于今天提供水、电、煤气公共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和社会使命,而此后以“工行下乡、农行进城、中行上岸、建行破墙”为标志的商业化改革,以及一大批中小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为标志的市场化转型,乃至大中小银行递次上市的股份制改造,中国银行业浴火重生、凤凰涅槃,迅速发展壮大。

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中国的银行业自觉追求和奉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但在部分领域和环节,资本的逐利天性有所张扬,曾引发“躺着赚钱”“暴利”的舆论质疑,乃至于“金融乱象”局面的出现,这大约也是当前金融行业再三重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由来。近年来,中国银行业重拾初心,追寻使命,逐步形成了对初心使命的科学认知和成功实践:

银行乃国之重器,健康发展和永续经营是银行的初始责任。银行要把自身发展好,这才是银行需要承担的首要社会责任,这是因为银行是一个外部经济效应十分显著的行业,银行稳才会金融和经济稳,才会社会和民生稳,这是银行业该有的大局意识:自觉摒弃短期经营行为,强化风险管理,坚持审慎经营。

近年来,各家银行积极主动的推进经营转型,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风险从发散状态转向收敛状态,也基本遏止、转变了银行资金脱实向虚的局面,影子银行的野蛮生长和房地产融资的过热现象也通过加强监管被套上了缰绳。

这期间,国有大型银行以高于普通银行的标准,谨记自身的国有属性,在主动应对市场波动风险中,不仅考虑自身的商业利益,更考虑作为市场引领者的社会责任,主动维护宏观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安全,将有效防控风险作为重要生命线来守护,发挥了“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扎根和回报社区是银行的基本责任。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可能并不需要将网点开进社区,移动互联时代“扎根和回报社区”更多的是指坚守社区精神和社区信念。根据查询,截至2019年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共有物理网点22.86万个,其中仅六大行的网点数量就超过10万个。这22万多个网点,就是22万多个节点,围绕在数百万的社区、数十万的村落和乡镇这些社会细胞的周围,形成一张遍布全国的金融服务网络和民生服务港湾。

进一步来说,工行早年倡导的“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和中信银行提出的“信守温度”品牌新主张,都是一种社区精神的形象表达。而在建行的价值认同体系里,“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每个劳动者都应该被尊重和善待。为此,该行利用现有的网点网络建设1.43万个“劳动者港湾”,无偿向全社会开放,并提供1.05万个卫生间为公众共享,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过路者提供歇脚、喝水、手机充电等服务。

可以说,温情打造“劳动者港湾”,这是建行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一大“极具现代精神的创意”。建行还开放共建建行大学,搭建融合线上线下、行内行外、境内境外的教育培训开放平台,实施“金智惠民”工程,开办小微企业家商学院,面向社会大众普及金融知识,传播现代金融理念,可以说这正是推而广之、大而化之、形而上之的“扎根和回报社区”。

实体是真正的强国、富民之基,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的天然使命。国际银行业的经验昭示:实体经济既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富民之源,也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土壤。银行与实体经济荣辱与共,也只有实体经济好了、活了,银行业的发展才能根深叶茂。当前服务实体经济重心在于支持民营经济,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发放普惠贷款,支持小微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国有大行小微贷款要增长30%以上。为此,工商银行提出“大银行不做小微企业没有未来”,在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方面体现大行担当;建行在国有大行中首家明确将普惠金融上升到全行战略,探索普惠金融新模式,2018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6310.17亿元,一年时间就增加了2125.15亿元,增幅高达50.78%。

政策是国运的生命线,以银行人对经济气候的敏锐洞察,有利于推动国策和社会治理的设计实施。以住房租赁为例,建行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推出专业金融解决方案,变“要买房到建行”为“要租房到建行”,努力用金融的智慧疏浚楼市库存的“堰塞湖”。不仅如此,云南省政府推出“一部手机办事通APP”,该APP后端链接公安、人社、卫健等十八个部门,纵向贯穿“省、州、县、乡、村”五级,516个功能项,能够实现“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网购般政务体验。而担纲该项目技术开发主力的是建行旗下新成立的建信金科,服务和维护主力是其云南省分行。整个APP自端至末,始终以民生服务贯穿,看不到金融的影子,却能感觉到金融的脉动。

在这些举措和理念的背后,一种理念渐渐被人们熟知:“拿起金融温柔的手术刀”,把原来传统银行聚焦在“存款、帐户、资源”的关注点,转变到社会痛点,大到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服务“三农”、精准扶贫和金融教育等,小到化解快递小哥入厕难、喝水难,到开发药品溯源码平台,让老百姓买到放心药。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马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