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信:勇当金融扶贫主力军 助力决胜脱贫攻坚战

福建日报2019年12月05日16:43分类:中资银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强调,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一鼓作气、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这场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作为根植“三农”、服务地方的农村金融机构,福建农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作用,因地制宜、着力创新,成为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上的金融先锋。截至10月末,全省农信系统金融扶贫工作实现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贷款发放量、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建档覆盖面、贫困户贷款户数和发放量、示范基地创建数“五个全省第一”,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省农信联社主任张镇雄表示,福建农信将不忘红色农信的初心和使命,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和情怀,传承“挎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推广“党建+金融助理”服务模式,实施“万名金融助理驻万村”工程,持续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以更亲、更近、更实、更快、更优的金融服务,为我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

金融助理打开“幸福门”

“加入兰花合作社以后,不仅学会兰花种植技术,还领到农信社的扶贫贷款,种兰花、养河田鸡,终于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啦。”已经脱贫的长汀县四都镇同仁村农户廖国森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感慨不已。

福建农信驻村金融助理奔走于田间地头,打通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1

图为驻村客户经理到长汀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了解贫困户种植兰花情况。

长汀县农信联社以“金融助理”为纽带,主动对接长汀县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党员+贫困户(农户)”的金融扶贫模式,经常为合作社贫困户办理金融业务,宣传金融知识、金融优惠政策、扶贫惠农措施等,动员、鼓励贫困户参与兰花培植,全力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基地”。目前,已经为合作社的16位贫困户发放了82万元基准利率的扶贫贴息贷款,廖国森就是受益者之一。

“有了金融助理,贫困户脱贫更有信心了!”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炎士激动地说。在金融推力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参与林下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为了让贫困地区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机具、人人有服务”,省农信联社在实现金融服务“三通”(即机构网点“乡乡通”、便民服务“村村通”、电子银行“户户通”)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万名金融助理驻万村”工程,全面推广“党建+金融助理”模式。各行社党委和地方党政部门联合聘任乡镇支行行长、信用社主任、客户经理担任金融助理,开展驻村驻社区工作,普及金融知识,满足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做到“沉下心、摆正位、尽职守、口碑好”,将金融服务延伸到基层农村,切实打通金融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山高路远,服务不远。目前,全省农信系统67家行社已派驻村金融助理5118人,覆盖建制村11163个。在八闽山水间,一个个提着资料袋奔走于田间地头的金融助理,怀揣着“帮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初心,担负着帮扶乡村开展脱贫攻坚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使命,每周定时定点,走村入户,把工作从银行窗口搬到村庄田间,收集客户信贷需求、受理业务申请,为村民普及宣传金融政策、金融知识、金融信息,以贴心暖心的金融服务深入对接贫困人群。

走进明溪县雪峰镇的雪峰农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三明特色具象于这片小小的土地,别有一番田园风光。

“从前办理金融业务都要到镇上或县城的网点,如今,农村信用社把金融服务送到了田间地头。每周都来,能办卡、办贷款、开电子业务,还给我们讲金融知识,简直太方便了!”在这片农场耕作了几十年的职工老陈最近连遇“惊喜”,凭借自己的“林权证”和农信社的“农e贷”,山场种植资金的燃眉之急终于解了。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深入田间地头、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精准帮扶……举全系统之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正成为全省农信系统的共识。省农信联社党委坚持把金融精准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突出党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省农信联社和各行社分别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调动全省67家法人行社、2万多名员工、1900多个营业网点、1万多个普惠金融便民点的力量,形成省农信联社、办事处、行社、网点、村级便民点五级联动抓扶贫的工作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靶向定位

精准帮扶铺就“致富路”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福建农信以省扶贫办确定的贫困人口为对象,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建立信用档案,在2016年7月全面完成了全省45.2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信用建档工作基础上,为贫困农户量身定制贷款产品,精准对接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自从乡里成立了‘扶贫定制茶园’,我把家中闲置的山田用来种茶,并入股茶园,自己还在茶场负责茶叶包装,收入提高了,日子越过越好了。”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根资笑着说。

从贫困农户到入股茶园参与经营,王根资身份的转变源于下党信用社的扶贫信贷支持。3年前,王根资和村里的大部分村民一样外出打零工,多年来贫困户的“帽子”一直未能脱下。在一次信用社入户建档调查暨金融扶贫政策宣传活动中,王根资了解到像他这样的贫困户不仅能向信用社申请贷款,还享受国家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得益于信用社提供的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他留在了村里,种起了茶叶,与“下乡的味道”定制茶园签订了入股和茶青保底价包销协议,并顺利成为茶场的一名工人。“不用出远门,每个月工资也不低,闲暇时还可以做些家里的农活,我很有信心走上致富路。”脱贫初显成效的王根资表示。

为确保扶贫工作靶向精准,福建农信充分发挥资金源头活水的作用,精准对接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努力把信贷资金用在刀刃上,激活金融扶贫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以客户建档和信用工程建设为依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了“担保金·扶贫贷”专属产品,在全省实施扶贫小额信贷的60个县(市、区)全面推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9.03亿元,惠及5.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数和金额均占全省银行业70%以上。

扶贫先“扶智”,“输血”又“造血”。通过发放“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倾力帮助每一个贫困学子圆大学梦,更是福建农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我哥哥得了先天智障,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由母亲在家照顾,父亲行动不便,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全靠他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计都很困难。有了助学贷,大学四年的学费和住宿费都解决了,不用向亲戚借钱啦。”刘某銮惊喜地表示,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获得了人生的第一笔贷款。

刘某銮是永泰三中的毕业生,在他复习备战高考之际,永泰县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经理就已在贫困户摸底调查和建档工作中向他宣传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2016年他被福州理工学院录取后,向永泰县农信社申请助学贷款,获得每年8000元生源地助学贷款。

为了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福建农信从2007年起在全省率先独家开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对21.6万名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学子梦”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支持,授信金额达48亿元,占全省市场份额超八成。同时,省农信联社发起、各行社共同出资成立的福万通慈善基金会,累计向7864名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3703.55万元。

典型引路

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本”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中,福建农信注重典型引路,在全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面实施金融扶贫“1550工程”,致力打造助力脱贫攻坚的“农信样本”。通过示范区、示范县、示范点的打造,已经形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能持续的扶贫经验和做法,带动全省农信系统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截至10月末,全省农信系统已投放581.1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发展,贫困地区信贷服务满意度显著提升。

沿着偏远崎岖的山路行至政和县岭腰乡岭腰村,走进福建省竹家缘工贸有限公司厂房,上千平方米的厂房里机器轰隆隆不停地响着,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

“今年要是没有信用社提供的480万元扶贫贷款,我们企业就无法再继续扩大规模了,这笔钱让我更加有信心带领乡亲们就业增收。”竹家缘工贸公司总经理陈宗荣感慨道。

“村里有了企业,我们再也不用去外面打工了,家门口就能就业,孩子也不再是没有爹妈的留守儿童了。”村民林年花激动地说。

据悉,为扩大金融扶贫实效,政和县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模式,采用“信用社+扶贫再贷款+企业+农户(贫困户)”模式,运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资金,以低息贷款优先扶持带动贫困农户就业突出的龙头企业,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其中,福建省竹家缘工贸有限公司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13个就业岗位,带动32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在闽东高山地带的周宁县,当地农信社在提供信贷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电商+消费扶贫”模式,运用省农信联社自主研发的“福农e购”电商平台,由省农信联社下派驻村第一书记牵头,联合7位省市下派驻村书记共同为周宁高山晚熟葡萄代言,帮助发展葡萄产业的贫困村——纯池镇福山村和泗桥乡杨厝边村打通农产品上行渠道,积极助力消费扶贫。从今年9月下旬开始,短短20天时间,就销售了2581件、金额11.61万元,有效缓解了晚熟葡萄的滞销问题,促进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在“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海峡硒都”核心区的诏安县红星乡,家家户户几乎都种青梅。当地农信社依托富硒青梅产业,创建金融扶贫开发示范基地,首创推出“产业扶贫宝”贷款产品,通过优惠利率贷款撬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微企业和种养大户扶贫济困的积极性。如通过“信用社+产业+贫困户”的模式,向诏安县瑞梅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许葵明发放“产业扶贫宝”贷款480万元,促其扩大青梅收购、腌制及加工规模,有效解决了梅农的后顾之忧,并吸纳10户贫困户到企业务工。这10户贫困户年家庭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0.5万~0.8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万~1.5万元,提前走上了脱贫奔小康的“快车道”。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省农信联社副主任张永良表示,福建农信将围绕“十三五”金融扶贫规划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力争到2020年末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贷款发放量达600亿元以上,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并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艾农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