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浙江省分行深耕浙江经济创新金融服务 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12月06日15:57分类:中资银行

新华财经杭州12月6日电 “浙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40年前,我们抓住政策机遇,克服自然资源匮乏的‘先天不足’,成为先富的一部分区域。10年前,我们抓住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机遇,在移动支付、线上零售、跨境贸易等数字经济领域闯出了一条新路。现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又一历史性机遇,浙江人民将再次展现红船儿女的风貌,政银企各方共担历史使命,共商发展大计,共创宏伟事业,共享合作成果,为浙江再次腾飞贡献力量。”中行浙江省分行行长郭心刚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对浙江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1

图为2019年8月19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在嘉善发布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

浙江有9个地级市属于长三角区域。中行浙江省分行是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作为国有大行,强大的资源腾挪能力是其重要的经营优势。2018年,海内外中国银行为浙江地区提供表内外授信总额超过1万亿元,是五大行中唯一贷款多于存款的银行。郭心刚行长强调:“服务国家改革开放大局,从更高的层次支持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既是中国银行全系统转型发展的重要布局,也是浙江省分行担当大行责任、推动浙江经济高水平建设的应有之义。”

发挥金融助力,中行浙江省分行育动能、夯基础、惠民生,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体系,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支持实体经济 发掘增长新动能

浙江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承接上海总部经济的产业转移,还是将外资“引进来”,亦或是助推自身转型升级,民营企业无疑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浙江加快融入一体化的中坚力量。为培育增长新动能,浙江省分行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2

图为中行浙江省分行与浙江省发改委签署《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与省内26家企业分别签署《长三角一体化金融合作备忘录》,共同加快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率先发布支持民营企业行动计划 为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在浙江,有这样一句话:每10个浙江人里就有1个是老板。浙江蓬勃的经济活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形形色色的民企如纵横交错的网络,为浙江的经济发展输送着各类养分,而以浙江中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则肩负着为民企大军输送血液的职责。

为此,2018年11月,浙江省分行率先同业与省内60家民营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发布了《支持浙江民营企业发展行动计划20条》,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加大民营企业授信考核权重、完善抵质押相关制度、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融资费用等针对性支持措施,为低迷的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举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袁家军省长批示“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这些积极举措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务实担当作为,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政策落地,助力‘六稳’出成效”。

截至2019年10月末,浙江省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新增177.36亿元,增幅10.60%,占全部对公贷款余额的55.18%;民营企业新投放贷款量1934.07亿元,占全部对公贷款投放量的62.09%。三季度末普惠贷款定向降准、“两增两控”口径普惠贷款余额分别较年初新增138.89亿元、102.6亿元,增幅分别为23.33%、22.32%,均超额完成监管和总行下达的任务目标。

(二)发挥综合化经营优势,为浙江企业“排忧解难”

“如果没有中国银行的帮助支持,我真的不知道能不能渡过这次难关。”义乌梦娜袜业企业负责人回忆起2014年的企业风波时,仍心有余悸,他饱含深情地表示,“真是患难见真情!”

梦娜袜业是全国知名的袜子生产企业,一直都是银行眼里的“优质客户”,但由于过度投资扩张,2014年该企业融资总额30多亿元、对外担保超16亿元,资金链紧张,陷入困境。中行浙江省分行作为合作伙伴,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没有抽贷、断贷,还主动承接了江西6家银行2.53亿元的贷款,将责任一把扛在肩上,让企业得以“喘息”,渡过难关。

坚持与企业、政府、同业共进退,一直以来都是中行支持民企的理念。自2014年以来,中行浙江省分行累计化解不良贷款599.45亿元,同时控制住多个担保圈、担保链风险,以实际行动切实担当大行责任,维护地方金融稳定。

“近几年,浙江市场遭遇‘资本寒冬’,不少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我们分行在加大信贷有效投放的同时,还充分发挥海内外一体化、集团多元化的经营优势,坚持两个市场、多个币种,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增强资金可获得性和风险防范能力。”中行浙江省分行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据悉,在银团业务上,中行浙江省分行已经牵头组建银团34个、858亿元,分别居系统第二、第一。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2018年银团贷款业务评优活动中,中行浙江省分行牵头筹组的“金华—义乌—东阳市域轨道交通207亿元银团贷款”项目荣获“最佳项目奖”。

在发债业务上,中行浙江省分行也是同业翘楚。近年来,吉利的一系列大动作撼动了市场的神经,也让中国制造汽车产业站上了新的发展台阶。在这背后,吉利集团相关负责人一再提到中国银行。“吉利和中国银行合作多年,特别是国际业务方面,我们一直非常信任中行。”吉利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行浙江省分行协助吉利控股发行的全省首支境外绿色债券,为企业节省票面融资成本近2000万美元,有效助力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该项目被亚洲最具影响力的金融财经杂志《财资》评为“中国最佳公司绿债奖”。

此外,在2018年二三季度发债市场不景气、市场信心低迷的紧要关头,中行浙江省分行连续举办多场大型活动助力浙企对接资本市场,极大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全年承销企业债券315亿元,保持同业首位。2019年中行浙江省分行进一步强化与海外分行和附属公司联动,通过中行覆盖全球的承分销网络加大民营企业境内外债券承分销力度,全年计划承销民营企业各类债务融资工具金额不低于100亿元。

(三)加强业务联动合作,支持浙商“走出去”

“中行的多元化平台优势让我们在跨境并购领域中长袖善舞。”浙江天成自控财务总监王晓杰谈起公司跨境并购的经历时,对中行赞不绝口,“从政策咨询到审核放款,全部在中银集团体系内完成,这样能帮助我们提高运作效率,控制业务风险。”而这,仅仅是中行在服务浙商“出海”行动中的冰山一角。

据悉,浙江省分行充分运用海内外分行、附属公司紧密联动的优势,帮助浙江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愿望。其中,中行牵头做的省内首笔民企海外工程总包出口买方信贷为浙江人民电器集团越南安庆电站。“我们行先后筹组了省内首笔内保外贷和人民币跨境放款相结合的双币种组合银团,为红狮水泥老挝项目、开山印尼项目、浙大网新墨西哥项目等提供了专业的跨境融资产品。在绿地投资、出口买方信贷、结构化融资方面都发挥了专业优势,并且开创了多个业内第一和国内市场先例。”中行浙江省分行有关人士表示。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中行浙江省分行已累计支持“走出去”项目25个、投放授信超过105亿元。累计实现国际结算量4200亿美元、跨境人民币业务量7000亿元、跨境并购42亿元,均居同业第一。中行浙江省分行近期已与浙江外专局、商务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邀请境内外专家上门授课、境外客户撮合交易等领域为省内外向型客户提供更多的金融增值服务。

(四)将“稳外贸”作为首要任务 发挥大行“头雁”作用

“外贸”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浙江外向型经济受冲击的局势下,中行将“稳外贸”作为贯彻落实“六稳”要求的首要任务,主动担当,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好金融支持浙江外贸进出口平稳增长的“头雁”作用。

凭借丰富的渠道资源,中行浙江省分行主动为省内企业提供跨境撮合服务。浙江中行2019年3月举办了“越南投资之路分享会”,邀请了越南总领事、省重点对外承包工程商及重点“走出去”客户共120人参会。5月举办了“一带一路”中亚五国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研修班,邀请五国政府高级官员和金融家拜访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省内跨国企业,促成多单“走出去”业务。浙江省分行目前正积极筹备第二届进口博览会,帮助浙江企业对接全球市场,促进外资和高新技术有效引进。

同时,浙江省分行还与集团海外分行、附属公司联动,帮助浙江企业打通境内外投融资渠道。截至2019年8月末,浙江省分行累计为浙江外贸企业提供表内外贸易融资余额达883亿元,较年初增长123亿元,在省内四大行中占比超60%,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业务量占比34%,东盟国家业务量占比11%。

针对近年来国际市场风险加大、汇率波动加剧等风险,浙江省分行则“铁肩担道义”,在国际结算、汇率避险、规避贸易纠纷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外汇专业银行的优势,帮助客户有效规避和应对了国际贸易纠纷,五年来共为浙商追回被国外银行无理拒付、迟付的出口货款及各类短款、迟付利息、无理扣费近10亿美元,为企业“走出去”发展保驾护航。

在当前的形势下,浙江中行将进一步加强汇率研究和全球经济形势分析,加强市场信息传导,引导客户树立汇率风险管理理念。2018年以来共发动外汇专家上门服务民营企业600余次,发送市场研究报告50多期,累计举办或参加各类外汇讲座300余场,累计参会企业约2000家,受众人员近万人,国际结算、跨境人民币、汇率避险市场份额稳居同业首位。

坚持融资融智融合 构筑基础一体化

助推长三角一体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培育新动能的同时,中行浙江省分行坚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树立“一体化”意识、“一盘棋”思想和长远眼光,坚持融资与融智相结合,为一体化构筑基础设施、资源、组织等全方位支撑体系,为一体化夯实根基。

(一)重点支持交通互联 为一体化提供物理基础

1号线、4号线、2号线、5号线,近几年,西子湖畔的市民们惊叹于杭城的地铁速度。4号线延伸段、5号线剩余段、10号线……更多地铁正在地下蠢蠢欲动。杭州交通的蝶变速度也是浙江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个缩影。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便利的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中行浙江省分行积极推进区域机场群、港口群等基础设施联动互补,强化长江三角洲区域高铁网、公路网、城际铁路网、轨道交通网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为一体化发展打好物理基础。

在杭州,浙江中行自2019年3月为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核定新增授信100亿元以来,7月末至今已投放了19亿元用于地铁建设。这庞大的金融支持成为了杭州地铁四通八达的坚实后盾。

在温州,2019年8月,浙江中行获批温州高铁新城产城融合PPP项目10亿元。“这个项目总投资为199.88亿元,投资额在全国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中排名第8,在浙江排名第3,属于温州市目前最大的城镇综合开发PPP项目。”浙江中行有关人士表示,项目主要建设范围为温州高铁新城片区,总面积14.3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约5.54平方公里。项目主要涵盖安置房、市政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景观绿化、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10大类共84个项目。“这一项目的落地,将极大促进长三角地区的交通互联一体化发展。”

(二)组织、制度、人才 中行全方位推进一体化基础建设

2019年7月,中行浙江省分行专门在嘉兴嘉善召开党委会,邀请嘉善县领导介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和建设规划,现场考核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核心区,并多次召开党委会与专题会,研究具体工作举措,成立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为一体化建设积极打造组织支撑体系。

8月19日,浙江省分行在浙江银行业中率先发布了“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 8月22日,中行浙江省分行又与湖州市政府签订《三角一体化建设合作协议》,多个行动计划与合作协议等出台,充分表达了浙江省分行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决心。

在打造组织一体化的基础上,中行浙江省分行积极布局制度一体化。据悉,浙江省分行将舟山自贸区作为构建商事规则的重要试验平台,加强与上海自贸区的交流合作,在自贸区金融产品服务、金融政策制定、大宗商品融资、NRA账户融资方面深入学习互荐。特别要强调的是,舟山分行成功叙做了几乎所有金融业务“第一单”,浙江省分行还与上海大宗商品中心合作,创新开展融货达下电子标准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均显著提升。

此外,中行浙江省分行还在资本考核、费用分配、权限下放、制度优化、人员下派等资源配置上,给予长三角一体化重点区域优先支持。针对嘉善示范区,浙江省分行将在区内增设经营性机构,为当地各类授信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拉直至省行审批,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和资金投放效率,争取年底为嘉善新增授信100亿元,全力助推嘉兴嘉善地区打造为一体化先行标杆。同时,浙江省分行还将坚持点面结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以嘉善为先行试点,逐步扩大到全省域发展。

除了物力和财力,中行还积极向示范区输送人力。据中行有关人士透露,浙江省分行此前主动对接省委组织部,选派了12名干部到示范区发改委、招商局、金融办等单位以及开发区、产业园、水务集团等政府平台交流挂职,深化政银合作,掌握第一手信息。“下阶段,我们还将在全辖公开招聘30至50名优秀青年骨干到长三角地区工作,并在这些地区增设网点,通过倾斜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浙江省分行有关人士表示。

同时,为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支持长三角地区企业融资,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于2019年8月27日成功发行了中行系统内首支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专属理财——(长三角新发展-浙江)中银策略-稳富净值型理财产品,成立规模5亿元,市场反响热烈,额度提前售罄。据介绍,该产品优先投资浙江地区基础设施、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民营企业信用债,支持长三角民营企业做大做强。9月4日,浙江分行召开第一次浙江地区综合经营联席会议,邀请浙商产业基金、中银保险、中银国际证券、中银消费、中银三星人寿、中银通支付及中银富登在浙负责人共同商讨行司联动事宜,筹划建立长三角科创类投资专项基金。

8月份以来,中行浙江省分行主动牵头营销,风险审批现场同步作业,抢抓了一批当地重点项目。截至目前,嘉兴、湖州地区共梳理对接项目近百个,拟授信金额合计266.05亿元,年底可完成投放超百亿元;推进行政事业项目16个、已落地4个。

(三)助推公共服务共享 创新服务惠民生

长三角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最聚集的区域之一,也是互联网金融最发达的区域之一。背靠互联网巨头,金融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传统金融不断向新金融的演变,长三角地区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跨区域就医直接结算、养老和社会保障服务一体化、区域旅游“一卡通”等各类民生领域的合作,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这一股科技浪潮下,中行浙江省分行也抓住机遇,通过积极拓展智慧校园、医院、养老、旅游等场景,实现对公多地资金归集、对私多地打通服务,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惠及民生,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通资金和服务的多重壁垒。

跨境金融服务一直以来都是中行的优势业务,2019年8月份,浙江省分行再次升级服务,与省出入境管理局合作开发了“全球签证办理平台”,为客户在线办理签证服务,进一步提升了跨境服务优势,此举获得了广大留学生、商务人士、跨境游客等客户的热烈好评。

另一个广受好评的平台是浙江省分行与杭州市人社局对接开发的“建设领域无欠薪预警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争揽了818个农民工工资代发监管账户,服务12万名建筑工人。“有了中行这个平台,我们干活更有劲道了!”一位在该平台上开立了手机银行账户的建筑工人告诉记者。

在运动场景方面,浙江省分行则通过与省体育局加强合作,围绕浙江第四届冰雪嘉年华开展深度合作,批量拓展运动客群,同时以智慧项目为切入点,加强与运动场馆、健身机构、体育用品制造等企业的合作。

落子“绿水青山” 助力乡村振兴

湖州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正是在这里,中行浙江省分行与上海长峰集团签订了太湖龙之梦项目金融合作协议,意在持续扩大太湖龙之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品牌影响力,助力打造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经济之典范。“浙江省分行将深化与龙之梦项目在信贷合作、智能园区、收单业务等各个方面的深度合作,同时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将中国银行海内外客户资源引流到龙之梦项目,我们将与长峰集团携手并进,将龙之梦项目打造成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的地标名片。”中行湖州市分行胡宏征介绍说。

践行“两山理论”,中行浙江省分行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着三农产业的发展。事实上,支持三农产业升级转型也是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绕不开的话题。就浙江而言,乡村振兴已基本越过了“扶贫”阶段,当前工作重点是在更高的起点做大、做强、做美,打造中国乡村发展的样板。

据悉,浙江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已连续34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城乡居民收入比居全国前列,中行将农村作为重要市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为广大农户提供便利、省心、高效的现代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为扎根在乡村、发展在乡村并解决广大乡村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信贷支持。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涉农贷款余额1837.5亿元,较2017年初新增141.6亿元,增长率8.4%,涉农贷款在全行贷款中占比30.4%。2019年7月末,浙江中行个人涉农贷款余额750.99亿元,较年初新增74.03亿元,贷款增幅11%;其中农户贷款余额747亿元,较年初新增72.24亿元,贷款增幅10.71%。

普惠金融服务小微 私人订制提高服务水平

“叮咚”一声清脆的短信响起,“尊敬的客户,您的经营贷申请已审批通过”这几个字映入在丽水松阳做茶叶生意的潘老板的眼帘。他激动地握着旁边中行浙江省分行工作人员的手,不住地说“中国银行的茶商E贷真好,真方便,谢谢,谢谢!”这是发生在2019年8月21日浙江丽水松阳地区的一幕。激动的潘老板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是浙江喝上“头口水”的人。这是浙江中行首笔“茶商E贷”线上贷款落地,也标志着中行“茶商贷”茶产业链贷款实现了线下到线上的华丽升级。

提到中行的小微产品,几乎每个小微企业主都有自己倾心的产品。“县域农村中小企业、农林牧渔等行业精英主体数量众多、资金分散、周期不定,一直是传统金融服务难以渗透的难点,根据这样的情况,我们浙江省分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为当地客户提供便利。”浙江省分行有关人士表示。针对“小而散”的农产品龙头企业下游经销商,该行通过“中银易链”线上供应链平台助其获得便捷融资;针对持本省身份证、有一定个人资产的务农人员,该行一视同仁,为他们定制农村市场客户信用卡授信政策;针对温州、台州等沿海地区渔民,该行推出“渔农贷”业务,满足渔船更新改造的资金需求;在舟山地区开展“岱山渔业捕捞贷款”和朱家尖“民宿贷款”;推出“中银林权通宝”产品,创新引入林权抵押担保方式,盘活林业小微企业资产;针对农村地区的基层工作者,该行还推出了“村官贷”,体现金融服务与关怀。

而针对更加“小而散”的个体工商户,中行也秉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推出了一系列细分产品。“针对个体工商户,中行推出了‘来聚财’、‘中银智慧付’等新型电子支付产品,配置金融资源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工作人员表示,近期,中行还推出了上门开立对公账户服务,这项金融创新一改以往“客户跑银行”为“银行跑客户”,由“客户跑几次银行”到“银行跑一次客户”,银行人员携带移动终端到小微园区实现批量开户,深得到企业欢迎。(马建平)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