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 | 抗击疫情•银行业在行动: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百行进万企”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新华财经2020年02月29日09:11分类:中资银行

新华财经杭州2月29日电  近日,从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获悉,为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银保监会号召和总行工作要求,该行正在全行范围内深入推进“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以深入调查了解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积极助力疫情防控期间小微企业实现复工复产,针对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是银保监会和银行金融机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交通银行践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特别是针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受疫情影响的企业、以及体现‘六稳’要求的企业,我们要加大有序走访力度。”该行党委书记、行长乐晨科如是说。

据悉,此次“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工作以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根据浙江省银保监局的要求,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对接10000余户小微企业,这些企业都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联合规定的小型微型企业的划型标准,企业的2018年度纳税信用评级原则上要在B级以上。同时,为做好金融服务防疫复工,该行将重点优先走访疫情相关的民生类企业。

“我们要通过此次融资对接活动,努力实现‘两个百分百’的目标,一个是实现对清单内企业的问卷调查的100%,另一个是实现对意向企业实地走访率的100%”,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周克表示,“当然,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只是给我们创造了了解企业的契机,我们要通过调查走访,深入了解小微金融服务的难点和痛点,深入分析小微融资需求的特点和偏好,立足金融创新,致力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质效。对本次活动名单中的小微企业的融资对接,我们将给予专项贷款规模保障;对疫情防控关联的民生类企业,我们将开通绿色通道,实施惠企让利”。

据介绍,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基础上,该行将着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线上融资服务,包括线上税融通、线上抵押贷等产品。当然,对于有个性化需求的企业客户,该行将通过客户经理线下对接的方式收集企业客户的信息,为企业提供快捷抵押贷等线下融资服务产品。截止2019年末,该行“线上抵押贷”、“线上税融通”两项线上融资产品合计提款的客户数已经超2200户、贷款余额超26亿元,在交行系统内排名前列。

作为国有大型银行的在浙机构,近几年来,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认真贯彻落实服务和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的监管要求,把普惠金融作为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支柱业务来抓。在被总行确定为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行之后,该行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机制改革,在省分行建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辖行陆续建立普惠事业部,并根据各地市场和经营机构状况设立小微专营团队;同时优化作业模式,通过“项目制”对有共性特征的企业客群以标准化管理要求进行授信、发放和贷后管理,创新推出税融通、优贷通、守重贷、线上抵押贷等融资产品,推动普惠业务发展。按银保监会“两增”口径,截至2019年末,交通银行浙江省分行普惠贷款余额超250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普惠贷款客户数超14000户,比年初增加3000多户,贷款和客户数增量均在交行系统内排名前列。在发展普惠贷款的同时,该行着力提升差别化利率定价能力,合理管控普惠贷款利率水平,减免服务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019年,银保监会“两增”口径普惠贷款平均定价4.53%,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该行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根据总行制定下发的26条措施,积极推进落实普惠金融服务保障举措,涉及贷款宽限展期、绿色审批通道、惠企减费让利等方面。一是针对存量企业客户。对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通过展期、还款计划变更、无还本续贷、信贷重组等方式支持企业正常运营。同时对全省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行业的存量企业主动推进落实减息让利,以不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2020年1月20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收2月份的贷款利息,并仅用一个工作日完成全流程集团签报,于2月20日结息日顺利完成客户贷款让利工作,涉及5353笔贷款,贷款总额567亿元,让利约3500万元。二是针对新增企业客户。加大对疫情防控所需药品、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物资的科研、生产、购销及产业链环节等重点领域内企业、央行防疫专项再贷款全国性重点企业名单内的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对重点名单内企业的贷款定价不超过LPR-100bps(目前3.05%),对未纳入央行重点名单的其他防疫相关企业贷款定价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三是简化手续,快速审批,缩短流程。对疫情防控相关的小微企业贷款,相关核查工作允许采用远程视频等方式开展,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做到“当日收单、当日办结”。(马建平 涂胜武)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