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用政策金融为“悬崖村”筑就致富阶梯

新华财经成都5月21日电  5月13日至14日,“悬崖村”迎来乔迁的“大喜日子”,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走下2556级“钢梯”,搬入昭觉县城集中安置点的新家,全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图为村民在“悬崖村”钢梯上驻足留念.jpg

图为村民行走在“悬崖村”钢梯上。

“悬崖村”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别称,从山底到山上村庄海拔落差约800米,村民和外界的唯一通道曾是17段危险的“藤梯”。2016年后,“悬崖村”藤梯升级为2556级“钢梯”。而今,新生活就在眼前,这一变化离不开政策性金融的支持与筑造。

为改善“悬崖村”艰难的出行条件,农发行总行党委安排部署,利用政策性金融支持村民解决安全出行等问题。四川省分行随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班子成员2016年6月带队深入实地调研。

经与凉山州、县、乡、村充分沟通,调研组连夜制定出金融服务方案,明确“昭觉县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承贷、政府购买服务、还款来源纳入财政预算、应收账款质押、五方联合监管资金”的运作模式。

农发行总行、四川省分行、凉山州分行三级行联动,加快办贷流程,不到2周即完成了贷款调查评审,审批贷款金额6000万元。该笔资金优先支持“悬崖村”改造绝壁藤梯,其次改善公路通行和人居环境,争取把该村打造成彝家旅游示范点。

在农发行政策性金融资金助力下,当地州、县两级政府出资,村民出工出力,用200多天时间,将120多吨、6000多根钢管一根根牢牢固定在悬崖峭壁上,搭建起2556级“钢梯”的“致富路”。

路通则百事通。村民们在惊叹进出方便、种养殖农产品终于能运下山售卖的同时,又惊喜地发现,村里陆续通上了自来水,有了稳定的电,有了稳定的手机信号,还通了宽带、建起了幼教点、开起了小卖部和金融服务点......山里的生活越来方便了。

昭觉县相关负责人说,农发行是第一家到县里调研、第一家作出金融服务承诺、第一家拿出切实可行方案的银行,心系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体现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责任担当。

按照“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农发行累计投放32158万元支持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

与此同时,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将从地方粮油收储、产业扶持项目等方面与昭觉县进行多方位的金融扶贫合作。

图为农发行四川省分行信贷支持的昭觉县虹谷拉达现代农业产业园.jpg

图为农发行四川省分行信贷支持的昭觉县虹谷拉达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该行在昭觉县粮油贷款2148.2万元,用于支持昭觉省市县三级储备粮食规模8260吨,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卖粮难”问题,疫情期间,还新增支持临储成品粮油475吨,为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粮油保障;加大产业扶持,巩固脱贫成果,如发放产业扶贫贷款7000万元,用于支持昭觉县虹谷拉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形成“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工就业”的扶贫工厂,项目现已培育2个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入园,累计用工5000余人次,带动农户务工人均增收8100余元/年,其中启用建档立卡贫困户487户,涉及人员1461人,每户年均收入超过12000元;并在昭觉县投入两个农发重点建设基金项目,金额2300万元。

当地政府先后组织村民分批去学技术,因地制宜发展起脐橙、青花椒、油橄榄等特色经济作物,逐渐形成旅游业为主、种养殖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

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贫困人口年平均收入由2014年的不到2000元,到2019年达到了6000元左右。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干部职工多年来对“悬崖村”进行捐资助学活动,帮助孩子们用知识改变自己,总计达40余万元。

对于“悬崖村”的未来,昭觉县负责人希望发掘当地潜在的旅游资源,通过保护性开发,搞“旅游扶贫”,人们以后提起“悬崖村”,不再与贫困挂钩,而是当成一张独具特色的旅游名片。(黄敏 李燃 白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