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及资本消耗压力加大

新华财经上海5月28日电(记者王淑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利率下行背景下银行净息差承压,进一步让利于企对银行有何影响?

分析认为,贷款展期政策的继续延长,会加大银行不良资产上升压力。而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利润增长的压力。对于银行而言,建议做好风险防控,加强续贷业务风险监测,并增加拨备计提,以应对未来不良资产上升压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经济环境和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巨大冲击。许多企业在延迟开工、近乎停摆的情况下,流动性风险凸显,贷款延期已成为当前小微企业的最迫切需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佩珈认为,在此背景下,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是当前小微企业发展最迫切的需求,有利于帮助企业缓解当期偿债压力,化解债务风险。

从银行角度看,落实贷款展期政策必然会加大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压力和金融体系风险。李佩珈指出,一方面,展期过程中,商业银行当期利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能力继续恶化,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风险加大,不排除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可能逃废债。

事实上,当前商业银行不良率已有所上升。2020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1986亿元,为2014年以来当季新增不良贷款规模最大的一个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为1.91%,比上年同期上升11个基点。

分析认为,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存在一定滞后性,再加上疫情以来银行业对企业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在资产质量承压的情况下,后期银行恐面临更大的不良贷款处置和资本消耗压力。

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除了贷款还本付息政策再延期外,今年以来,相关部门频频喊话银行要合理让利。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明确提出,今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我们在同银行沟通过程中了解到,银行净息差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杨荣认为,银行资产端收益率在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综合负债成本率却在回升。

今年以来,一年期LPR利率已经下降30BP,而且预计未来仍将继续下降,伴随的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远远超过30BP。同时流动性宽松,债券市场投资收益率也在下降。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8%,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61个百分点,为2007年以来的历史次低点。此外,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NIM)只有2.10%,环比下降10BP。

总的来看,银行业当前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已取得较为明显成效。不过,相较于全球低利率环境,相较于疫情之下企业发展的需求,相较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感受来看,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仍有必要。

杨荣认为,在银行利差空间缩窄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继续向实体让利,对银行而言,意味着要促进贷款规模提升,以量代价保利息收益。

李佩珈指出,对商业银行而言,要帮助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关键要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让利多一点”,适度调低贷款定价利率。二是降低运营成本,为让利于企创造条件。运用大数据等手段,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路,降低小微企业的授信和管理成本。三是做好风险防控。小微企业并不必然与高风险挂钩,要用更精准的大数据风控模型,提升风险识别与监测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推动系列政策落到实处、降低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业内人士也呼吁,应出台优惠支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展期。例如,扩大贷款利息收入增值税优惠政策覆盖面,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等。此外,对于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确认为“不良”的部分,监管部门可以按照新增贷款的一定比例,采取税收抵扣方式给予风险补偿。

编辑:张无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穆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