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效应牵引资金流向 银行理财纠结“攻与守”

新华财经北京7月9日电 “前有风雨,后有追兵。”刚刚从近年来罕见的债市波动中修复,又一场股市行情袭来。继本金安全之后,银行理财面临一场盈利能力的拷问。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调研多处银行网点和理财子公司了解到,近期股市走强,在财富效应影响下,银行理财产品比较难卖了。

理财产品难卖

记者近几天走访发现,股市的财富效应令人心思动,不少中小投资者开始考虑将存款、银行理财转移进股市。徐女士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大妈,她掌管着家中的财政大权,也是一位资深股民。她对记者表示,凭借着“赚点就跑”的交易铁律,20年股海沉浮,她炒股方面整体略赚。此前考虑到疫情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她在股市和银行理财的配置比例是1∶2。近期市场好转,她决定加码股市,徐女士最近有一笔50万的银行理财正好到期。她对客户经理小王表示,就打算留10万在银行,剩余40万全部取出来进股市。

小王是北京某银行网点的理财经理,他对记者表示,近期的股市行情,对客户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徐女士这类,准备加大对股市投入,不少存款、银行理财到期就直接“搬家”进了股市。还有一个影响是,银行理财产品更难卖了。小王手中不少本来打算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看到最近股市较好,索性就把准备买理财的资金投进了股市,不少产品不那么好卖了。

在这种情况下,客户经理干脆顺势而为,向客户主要推介偏股型混合基金,毕竟与客户直接取走存款和理财相比,银行代销基金还能有笔渠道收入。小孙是某股份制银行主要负责高端客户的客户经理,虽然这家银行以零售业务见长,也有理财子公司一直在发产品,但小孙近期向客户主推的还是基金产品。他对记者表示,他主要服务的高净值人群很多有一定的理财能力。“现在的行情下,再跟客户主推银行理财产品,客户肯定接受度不高。上半年,偏股型基金对结构性行情的把握还是有目共睹的。我们近期精选了一些历史业绩表现比较好的明星基金经理的产品向客户重点推介。有些爆款基金稍微晚点儿就买不上了,根本‘上不了车’。”小孙对记者表示。

理财收益率创新低

除了股市的吸金效应,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在持续下行。

第三方研究机构普益标准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6月份334家银行共发行了7223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产品发行量增加309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79%,较上期减少0.01百分点。这一收益率创可比标准下43个月以来的新低。

6月净值型产品期间收益率最高的是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基金股票双重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2007年第2期(850001)”,期间年化收益率为106.81%。净值型产品期间波动性最高的是中信银行发行的“中信理财之乐赢稳健和信2001期净值型人民币理财产品A193A7046”,期间波动性为442.72。

前述理财经理小王表示,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一直呈现下降的态势,且下降幅度还不小。不仅是收益率低,在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的转型过程中,市场波动造成的净值下降也冲击着投资者的“保本信仰”。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统计,截至6月末,今年以来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低于1元的超200只,约占今年发行产品数量的5%左右。

寄望长期稳健

银行理财目前以“固收+”为主的产品类型难以有较高的回报,银行理财在产品的资产配置上是否会有调整呢?

记者采访了多位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整体来看,他们对近期市场走势的原因认识比较统一,即在全球放水的背景下,加之国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导致金融资产价格跑在了基本面的前面。而正是由于这种逻辑,银行理财投资权益市场的态度仍然偏谨慎。

一位四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现阶段还是以观望为主,保持稳健的投资策略,应该不会大量增加权益市场的配置。

一位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投资经理告诉记者:“针对市场变化,我们对产品的配置进行了调整,不过相对比较谨慎,止盈了部分权益仓位。主要是考虑避免大幅波动,见好就收。”

另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则表示,“前段时间已经就权益部分加了一些仓位,所以现在整体加仓不多。”他认为,此次市场上涨整体还是由资金推动的,国内疫情和经济恢复较好,对内改革预期增强市场信心,对外经济稳健吸引外资进来。加之财富效应吸引散户,市场情绪较高。对于后市,上述人士则持谨慎态度。

近期有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了量化股债轮动策略指数挂钩型理财产品。据介绍,股债轮动指数通过量化策略进行大类资产的灵活配置,能够捕捉到股债大类资产的趋势性上涨行情,并且可在趋势性下跌行情中迅速降低风险敞口以控制回撤的风险,实现穿越周期的收益。

从这些机构的表态来看,对于后市普遍谨慎,这或许也意味着当前行情下,一部分资金从银行转移恐怕很难避免。但也有人士表达不同的看法,“行情中能赚的盆满钵满的毕竟是少数。银行理财的定位应该还是致力于为低风险偏好的客户提供一些低波动率、稳定收益的产品。拉到一个较长的周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还是有竞争力的。”一位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


编辑:王柘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