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净利下降“众生相”:大行兜销低息贷款 中小行忙于处置坏账

“日子不好过。”一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分行对公业务部门主管张强(化名)向记者感慨。目前他还没收到半年度绩效奖金,但鉴于上半年他所在的银行净利润下滑与坏账拨备大幅增加,他担心这笔收入较以往会大幅缩水。

8月10日,银保监会发布的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0.35%。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0.83%,较上季末下降0.15个百分点。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此分析说,上半年国内银行业净利润同比较大幅度下降,一方面是银行大幅度向实体经济让利,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以应对坏账风险增加压力。整个上半年,国内银行业贷款损失拨备较去年底增加5003亿元,某种程度影响了行业盈利表现。

“不过,工作还得继续。”张强告诉记者。近期总行布置了下半年工作重点,一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对部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企业可以给予更高的贷款利率优惠;二是做好不良贷款持续反弹的风险应对措施。

他直言,这让整个团队颇感为难——熊与鱼掌,如何兼得。

一家国有银行华东地区分行对公信贷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坦言,他们也收到类似的工作要求,对此他们制定了新的获客放贷策略——加大当地拟上市企业的拜访力度并提供更高的低息信贷支持,因为这些地方企业更容易得到地方政府政策扶持,不但令信贷安全性更高,还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获取供应链金融贷款,从而完成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目标。

“不过,在整个团队预期薪酬下滑的压力下,如何激发他们全心全力工作,既加大针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又能有效做好坏账风险防范措施,难度的确不小。”上述国有银行对公信贷部门负责人直言。

大行忙于权衡放贷与风控

在光大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看来,上半年国内银行业净利润增速同比下滑9.4%,反映这一期间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确认与处置,以及加大贷款拨备计提力度。其中,国内银行所以大幅度增加拨备计提力度,还因为他们需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9)所规定的预期损失法下,对相关潜在坏账损失进行动态拨备安排,还有针对非信贷类资产、表外问题资产“回表”等行为开展预防性的举措。

“但坏账拨备计提力度增加,也让我们业务拓展变得艰难。”张强向记者指出,由于上半年银行受此影响净利润下滑,近期他们部门大幅削减差旅费用,导致贷后管理措施出现不小变化——以往,客户经理与风控人员会出差前往贷款企业,实地考察企业经营状况,一旦发现企业订单骤降或大幅削减员工等现象,就会对企业迅速采取资产保全措施以减轻贷款损失。如今在差旅费用削减与疫情冲击下,客户经理与风控人员主要通过网络收集企业相关信息、或向企业索取经营照片、财务数据以判断贷款是否安全。然而,这些“纸面上”的数据信息未必能真实及时反映企业经营风险变化,令银行坏账防范措施相对滞后。

“银行还需将钱用在刀刃上——只有投入必要资金强化贷后管理环节跟踪管控力度,才能提前有效应对潜在坏账风险。”让张强更担心的,是不少团队员工正担心自己薪酬随银行净利润下滑而缩水,导致工作积极性有所回落。究其原因,银行每月都会从员工薪酬里“预留”一笔绩效奖金,在年底根据总行净利润、业务坏账处置进展等因素决定是否足额发放。如今银行上半年净利润下滑,预示着年底这笔奖金很可能缩水不少。

“每天我都给他们打气,鼓励他们多做业务以量补价。”他向记者透露。尤其是银行为了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对相关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某种程度可以弥补他们的年底奖金缩水。

但张强发现,不少员工坦言现在对公信贷业务拓展难度增加不少,一方面不少中小企业要求银行低息放贷(年化利率在5%左右),但他们考察下来这些企业实际经营风险与低息放贷不“相称”,合理的贷款风险定价至少在年化7%以上;另一方面银行风控部门仍从严审核企业信贷申请,只要他们发现贷款申请企业所处行业或产业链核心企业出现负面信息(包括行业收入增速下滑或遭遇行业波动风险,或核心企业出现大幅裁员或融资类产品逾期兑付),就直接否决相应贷款申请。

因此张强建议员工采取另类措施“创收”,比如多走访当地拟上市公司,以后者作为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贷款提升放贷量。

一家地方拟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言,近期登门拜访的银行信贷部门主管都在竭力兜销低息贷款,让他们感到贷款价格战悄然升温。

“尽管银行信贷投放力度加大给我们业务发展带来更大的支撑,但我们担心钱来得太容易,融资成本又低,会让我们经营策略反而变得激进,不利于企业长远稳健成长。”上述企业负责人表示。

张强甚至听说个别银行还悄悄将信贷资源“变相”投向房地产领域。“起初我们挺羡慕他们,因为这的确是一个既能增加信贷投放、又能管控风险(因为某些地区房价上涨且销量回升)的好办法。”他指出。但随着近期多地银保监局强调“坚决防止房地产贷款乱象回潮”,他所在的银行内部迅速启动了信贷资金投向自查,一旦查到信贷资金变相流向房地产就直接问责相关负责人。

农商行急于处置坏账压力

相比大型银行努力权衡放贷与坏账管控,不少中小银行在净利润下降压力下,倍感坏账处置压力。

银保监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有大型银行与农村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下降幅度最大,分别同比下降12.04%与11.41%,与此同时,大型商业银行二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45%,较一季度末的1.39%上行6个基点,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从一季度末的4.09%进一步升至4.22%,上涨13个基点;不良贷款余额从一季度末的6831亿元增加至7365亿元。

银保监会人士对此指出,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相关银行需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一要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严格区分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对于后者,严格按规定确定资产分类,符合不良标准的必须划为不良,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其他表内外资产也应执行分类标准。二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今年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资源必须全部用于处置不良。三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

一家农商行负责对公信贷的副行长向记者透露,近期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多地妥善处置不良贷款。上半年他所在的部门出现多笔百万级信贷坏账,按照银行内部规定,整个团队的年终奖都将被“截留”用于核销不良信贷损失。

“目前我们正与地方政府沟通,对一些基本面良好,但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当地企业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再由银行提供新的贷款资金供企业盘活业务与偿还以往信贷,如此我们也能变相压缩坏账规模。”他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农商行为此规定,团队若能解决一定额度坏账,年终奖还将如数发放。

与此同时,他还与地方AMC公司加大沟通,争取后者能收购更多信贷坏账以协助他们坏账“出表”。

“整个沟通谈判过程却相当艰辛。”他表示。尽管地方政府也积极斡旋,建议地方AMC公司收购大量银行坏账,但后者基于自身风险管控考量,只愿收购存在“造血能力”的不良资产包。

这位副行长还向记者透露,由于坏账率增加“吞噬”银行不少资本金,近期地方政府一度考虑将它们并入当地城商行,或引入专项债资金对银行增资增加资本充足率,对此整个银行员工备受鼓励,因为他们都希望借助当地城商行的资源整合,能加快银行理财业务转型步伐,从而带来新的中间业务收入与员工薪酬提升。

年初为了应对疫情冲击下的对公业务坏账风险增加,他所在的农商行决心加大理财业务布局,但几个月的实践,让他们发现现实与理想差距太大,很多银行员工根本不了解理财市场最新产品发展趋势,后台技术系统也无法支撑银行代销公募基金等。

“可惜的是,现在银行合并与专项债资金增资事宜又没有声音,令团队有点失落。”这位副行长感慨。目前他最担心的是,由于担心收入持续下滑,一些基层网点员工已考虑离职,反而会带走不少存款客户资源与企业最新经营状况变化信息,反而令银行业务拓展与坏账处置变得更加艰难。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