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负债荒”“存款荒”担忧不断 业内认为降准仍有必要

新华财经北京9月3日电(记者郝菁 吴丛司 郑璐)在货币政策更加适度以后,目前降准的概率大幅度降低,央行对流动性投放更为谨慎。由于资金面紧张,同业存单发行利率持续上行,市场对于下一阶段政策引导下的资金面“忧心忡忡”,叠加目前监管层对资金套利的严查,商业银行对结构性存款进一步压降,银行负债承压,市场对流动性投放格局是“缩短放长”还是“缩长放短”,以及银行“负债荒”“存款荒”的讨论不断。

业内认为,目前银行体系负债端不稳定的压力在逐渐累积,降准仍有一定必要。

结构性存款“降温” 银行负债承压

今年以来,结构性存款规模出现快速增长,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惕和重视。6月,北京银保监局发文,要求有关银行严控结构性存款总量及增速,逐月压降存款规模,并要求确保新发行的结构性存款切实杜绝“假结构”等问题。

在严监管之下,5-7月结构性存款规模连续下降。据央行数据,5月,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11.8万亿元,环比下降2.48%;6月,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10.8万亿元,环比下降8.47%;7月,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10.2万亿元,环比下降5.6%。

海通证券固收分析师姜珮珊表示,结构性存款余额下降,会给商业银行带来负债端压力,而同业存单相对灵活,短期内可以弥补负债缺口,从而保证流动性覆盖率等流动指标。

7月以来,同业存单发行量居高不下,发行利率持续上涨,1年期品种加权平均利率已突破3%,大幅高于同期限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据Wind数据显示,8月共计发行19394亿元同业存单,创2018年10月以来单月新高。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从量上看,结构性存款与同业存单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仍将延续,下半年同业存单月均净融资额有望维持在1500亿元至3000亿元区间。

王一峰称,从价格上看,下半年资金面整体维持中性格局,同业存单价格运行存在一定刚性,下行空间有限,经过7月份的调整,同业存单价格接近央行的合意管控目标,MLF利率将成为同业存单的基准锚。未来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将大概率维持在2.8%-3.0%区间,且1年期品种占比有望增加。

流动性压力带来“负债荒”“存款荒”

8月央行连续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引发了市场对季末流动性以及银行“负债荒”的担忧。

部分投资者猜测央行有意“缩短放长”,提升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水平以实现“隐性加息”。有部分激进的投资者甚至认为央行有可能直接加息。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近期央行重启14天逆回购、流动性的边际收敛和市场调整都是压缩结构性存款和其他高息存款引发的连锁反应,是银行表内“存款荒”的体现。

央行在最近发布的《参与国际基准利率改革和健全中国基准利率体系》白皮书中提到,下阶段将把DR(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控和金融市场定价的关键性参考指标。央行近期也在不断完善政策利率体系,不断强调促进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中枢波动的政策思路。

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指出,下一步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政策力度和可持续性,不搞大水漫灌,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以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运行。可见目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和坚持正常化的货币政策决心不会改变。

天风证券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目前货币政策的路径和方向至少是保持中性的,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溢价小幅回落,央行近期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短端的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的利差有所下降。但市场对于远期流动性的预期重新趋紧,股债的跷跷板效应重现。预计后续流动性环境将继续维持紧平衡。

孙彬彬指出,目前市场的担忧主要还是围绕在结构问题,市场看到存单利率在不断走高,发行量居高不下,银行存在很大的负债压力,因此担心上述问题最终只能靠银行降低资产扩张速度、转变资产扩张方向,甚至是改变监管力度才能得到解决。

5-6月,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质押式回购利率中枢上移,逐渐与同业存单利率形成倒挂,负债成本上移导致资产受到抛售,同业存单需求减弱,存单利率从底部开始加速上行。

招商银行研究院报告称,近期推动四大行和全国性大型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个人和单位存款增长乏力,国库定期存款持续回落,需要通过其他来源补充负债;二是在同业方面,回购规模增速从高点回落带来同业存款增速回落,银行需要其他工具来补充负债资本。相比之下,全国性中小型银行在个人和单位存款增长、国库定期存款和同业存款表现上均更好,因此其通过同业存单补充负债的意愿较低。

在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看来,由于整体流动性结构已经逐渐由中长期稳定资金为主的状态过渡至短期限不稳定资金为主的状态。央行调控的结果是商业银行更加追求其负债端稳定,进一步加剧了负债“难”的现象。目前银行体系负债端不稳定的压力在逐渐累积,央行操刀降准仍有一定必要。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