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周民源:政策性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依然严峻

9月24日,来自中国金融杂志官方微信消息,银保监会政策银行部主任周民源近日在撰文中指出,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依然严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集团客户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政策性金融机构系统有序推进各类风险化解,大力整治市场乱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来自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三家政策性银行总体不良率为1.01%,拨备覆盖率达到397%;出口信保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209%,风险总体可控。

周民源指出,2020年是党中央部署三年风险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但当前受疫情影响,政策性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压力可能会加大。对此,政策性金融机构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推进三年风险攻坚实施方案,打赢风险攻坚战。要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做实资产分类,真实反映、充分暴露不良贷款;按照“依法合规、洁净转让、成果真实”原则,充分运用政策支持,创新不良贷款处置方式,加大不良处置力度;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压力测试,制定风险管控预案,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聚焦重点领域,有效防范化解和处置各类风险。周民源提到,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机构面临的信用风险依然严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和集团客户潜在风险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政策性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部分国家政治经济和债务风险也需要关注,政策性金融机构助力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为此,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重点做好三类风险防范:一要严密防范集团客户风险,加强重点集团客户风险监测分析,“一企一策”稳妥有序处置存量风险;二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地方政府沟通,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化解隐性债务风险;三要密切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做好国别风险研判和应对,加强境外业务风险管控。

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政策性金融监管有效性。周民源认为,监管部门要按照“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的要求,落实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纠偏”。加强分析“早发现”。丰富监管月报、季报、年度监管报告的监测指标和分析框架,聚焦重点领域和问题线索,开展重点排查和实地核查,提升问题和风险识别的前瞻性和敏锐度。加强提示“早预警”。通过机构分析会、约见谈话、监管联动会议、年度和季度监管通报等方式,向机构揭示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发现的各类风险和问题,及时提示并督促整改。多措并举“早纠偏”。针对监测发现的风险苗头,“跨前两步”及时采取专门措施,叫停违规行为,修补内部控制漏洞。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