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保市场主体 银行业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吴丛司 许坦)为切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从科技赋能、智慧金融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助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科技赋能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新模式

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将金融科技应用于经营与管理,持续推动金融服务体验提升、模式创新与成本降低,有效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不断拓宽普惠金融之路。

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度银行科技发展奖日前揭晓,光大银行揽获6个科技项目奖,是唯一一家揽获一、二、三等奖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此次荣获一等奖的“光大智慧云生活生态圈建设项目”,以光大云缴费为基础,建设开放式缴费平台、收费托管平台、移动应用平台三大平台,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光大云缴费是光大银行打造的开放式便民缴费和普惠金融平台,如今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截至2020年9月20日,光大云缴费平台已接入各类缴费项目超过9200个,合作输出商户542家,本年服务3.48亿用户,缴费笔数12.4亿笔,缴费金额2300亿元。

记者了解到,中信银行全速推进“中信大脑”等八大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将新技术与小微业务深度融合,有效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成本高、收益低、效率与风控难以有效兼顾的难题。如中信银行首创的“物流e贷”产品体系,将数据融资服务嵌入物流行业保费、运费、油费、ETC等应用场景,实现“数据增信”和“交易变现”,为物流行业小微企业提供“额度高、利率低、全线上”的创新服务。客户从申请到资金入账全流程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全程零人工干预。

智慧金融服务供应链客户。中信银行围绕核心企业产业链,持续提升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是加强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和稳定性,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二是优化供应链全链条服务,根据上、下游交易特点提供差异化的精准服务,如商票e贷、上游信e采、下游信e销、订单B2B、一点通等,有效解决客户痛点;三是丰富产品结构,探索研究电子商票、应收-应付、订单-采购、预收-预付等各类业务场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截至8月末,中信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融资规模超过3600亿元,为13000多户企业提供了融资服务。其中,汽车金融业务累计融资规模1666亿元,同比增长11%;多项核心指标居同业第一。

“融资+融智” 着力服务多元化融资需求

近年来,银行客户的非传统、多元化金融需求日益增长,对资本市场融资服务的需求尤为突出。针对这种转变,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做好信贷支持实业的基础上,以“融资+融智”的策略,着力拓宽融资渠道,持续服务实体经济。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改革,中信银行通过对客户的深入研究,陪伴企业从成长期到成熟期、从拟上市到上市后的全生命周期。结合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服务需求,中信银行提供上市前融资、引入战投、高管激励、战略配售、定向增发等全面、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中信银行还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创新,以选择权贷款的方式为科创类初创企业提供融资。

同时,中信银行也在积极探索以资本市场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新模式。在股份制银行中率先设立科创基金,并将科创基金成功模式归纳提炼,搭建资本市场业务产品体系,以创新产品精准解决企业融资痛点,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的联动发展。

为推动绿色金融“百花开放春满园”,兴业银行立足先发优势,推进专业能力输出,“融资+融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在国内,该行积极履行绿金委副秘书长单位职责,加入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等组织,参与了国内多项绿色金融制度政策的制订、多个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方案的起草,分别与贵州、浙江、江西、新疆等9个省(区)签订绿色金融合作协议。2019年上述签约地区绿色金融总签约金额5700亿元,签约以来已累计实现绿色金融业务投放超过2600亿元,绿色融资余额2275亿元。

兴业银行聚焦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一带一路”、长江大保护、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举绿色金融集团之力,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绿色转型发展。到2019年末,该行累计为19454家企业提供绿色融资22232.42亿元,提前超额实现融资余额、客户数“两个一万”中期目标;子公司兴业租赁绿色融资余额380.59亿元,兴业信托绿色融资余额50.89亿元,兴业基金绿色业务余额112.90亿元。

顺应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需求,兴业银行持续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与财政部下属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合作,创新推出绿色创新投资业务“绿创贷”,以多方合作的形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同时在国内率先制定并发布了《绿色供应链金融业务指引》,为绿色产业领域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绿色供应链金融服务,2019年共落地122.77亿元。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