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进博会】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 新加坡的这家银行聚集数字化创新

GshfshC930358_20201105_ENPSN0A001.jpg

新华财经上海11月5日电(记者王淑娟)金融服务作为“看不见的力量”,也是进博会的重要参与者。今年进博会上有不少金融机构“老面孔”,星展银行就是其中之一。连续三年参展的星展银行,今年聚焦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等创新领域,并和来自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包括供应链、进口、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多个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并达成合作。

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星展银行怎么看待中国金融开放的市场机遇?在中国如火如荼的金融科技浪潮中,星展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思考和探索?记者专访了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及机构业务部总经理郑思祯。

看好中国金融开放机遇

身为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企业及机构业务部总经理,郑思祯已经是进博会的老朋友了,尤其是去年展会上,星展银行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场景应用展示在进博会上收获了很大的成功。

“今年的进博会如期举行,在整个国际环境遭遇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具有很大的意义,也很振奋人心。”郑思祯说,“今年的进博会如期推进,也展现了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成果。我们作为外资银行,希望通过我们的参与,能进一步加深国内外受众对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新格局、金融市场创新的认识。”

第三次参加进博会,郑思祯非常期待。“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和展示我们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机会。在展会期间,我们将会和多个合作伙伴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内容涉及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及现金管理、环球财资市场服务等星展银行擅长并具有显著优势的领域。”

作为新加坡最大的银行以及亚洲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星展银行已经深耕中国27年。在此期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星展中国自身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三度赶赴进博会这场东方之约,也体现了星展银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以及扎根中国的决心和信心。“今年是中新建交三十年,星展银行来自新加坡,扎根中国也迈向三十年。一路走来,星展银行牢牢把握中国金融开放为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科技创新赋能传统银行业务,支持中小企业,支持中国实体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郑思祯说。

数字化转型“火力全开”

不久前,星展银行宣布成为蚂蚁链旗下Trusple的首批合作伙伴,标志这一全新贸易平台将逐步推向全球市场。该平台是基于蚂蚁链技术的全新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与各银行合作伙伴携手,为分销商和供应商提供一个集成平台,以数字方式实时开展产品贸易和贸易融资。

这是星展银行数字化成果得到市场认可的一个体现。郑思祯表示,今年年初,因为疫情影响,“无接触服务”成为刚需,这加速了银行业数字化进程的推进。

星展银行在年初就宣布了一系列数字化举措,旨在帮助企业和个人客户解除后顾之忧,更高效、安心地办理银行业务。例如,客户可以在线提交贸易融资申请,还可通过数字方式上传并重新加载任何必要的文件,例如贸易合同、发票、海关申报单和采购订单等。

作为数字银行的领军者,星展深入了解客户商业模式和产业链运营的需求,致力于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网络优势、完整的金融产品线以及在数字领域的丰富经验,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灵活的金融解决方案。

“线上的数字化工具大大提高了客户的效率,也促进了银行降本增效的实现。以前银行有很多文件,要许多中后台人员进行人工审核,而数字化让效率大大提升,处理交易业务的规模也上升了一个能级。”郑思祯说。

实际上,外资银行在国内实体网点和人员有限的情况下,数字化的推进,也让外资银行的在华业务有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供应链金融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以金融科技支持产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星展银行一直在探索的金融解决方案。

“星展e链通”是星展中国2019年推出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供应商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即可在线完成认证、建档、签约、申请用款等操作。

今年年初,星展中国与海尔集团旗下的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可持续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战略合作协议。疫情期间,除了通过数字化技术为其下游经销商提供创新金融解决方案,星展银行还为海尔国内外产业链供应商提供了综合性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郑思祯指出,在这个项目中,通过API的手段,星展银行直接与海尔的平台进行对接。“经销商发起贷款申请,我们会对经销商进行审核、开户、提款、打款,这系列的流程,除了应法律法规要求的不能够自动化的步骤外,从头到尾都可实现自动化。”

在郑思祯看来,供应链金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有效方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质上是信用和信息不透明所致,银行要了解小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在操作中有很大的难度。但通过供应链的产业模式,银行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获得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信息,让上下游企业与银行能够做到互利共赢。

据悉,星展银行于1993年进入中国,从一开始就设立了服务中小企业的部门,是最早在中国内地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外资银行之一。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