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银保监局等部门联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9日电(记者吴丛司 吕昂)记者19日获悉,为有效解决利用知识产权融资难题,助力科创企业、小微企业更高质量发展,浙江银保监局与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积极联动,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与金融深度融合运用,促进“知产”变“资产”,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在浙江科创企业、小微企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大潮中,浙江银行业积极为企业量身定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用知识产权质押代替传统实物抵押的方式为企业融资,开拓创新金融服务实体新模式,更好地满足知识产权企业融资需求。

2017年至2020年9月,浙江辖内累计投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34.56亿元、占全国同期12.53%。截至今年9月末,浙江辖内知识产权融资存量客户1237户,贷款余额86.39亿元、占全国11.93%。

据浙江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业务开展逐步增量扩面。近年来,浙江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总量逐季稳步增长,尤其今年以来增速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浙江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增速达47.42%,高于同期贷款平均增速32.04个百分点。今年1-9月,浙江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累放金额77.77亿元、占全国同期18.02%,累放户数937户、占全国同期23.23%。

二是业务类型以专利权质押、商标权质押和组合担保为主。在融资余额方面,截至9月末专利权、商标权和组合担保3种类型分别为23.68亿元、23.77亿元和38.45亿元,合计占比99.43%。在存量客户方面,截至9月末专利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合计占81.33%。尤其是1-9月专利权质押累放399户、占全辖同期(937户)的42.58%,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向拥有科技含量企业倾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三是重点支持浙江辖内小微、科创企业。截至9月末,浙江辖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户均贷款698.38万元,约为全国户均贷款金额的一半,主要支持小微、科创企业。尤其是台州、金华地区户均分别仅为191.05万元、399.05万元。浙江辖内单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低仅20万元,为纯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有力支持相关科创企业起步发展。

据了解,浙江银行业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采取了以下措施。

强化专项政策支持。近年来,浙江银保监局与省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密切协同,结合浙江实际多次联合制定专门工作意见、制度办法,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纳入支持实体经济、科创金融、普惠金融等工作中,通盘谋划、通盘推动。疫情期间还专门出台专项惠企政策,鼓励银行机构通过安排专项政策支持、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开通绿色服务通道等,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加大纾困力度,全力对冲疫情影响。

打造专业服务体系。近年来,浙江辖内银行机构不断加强专业机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业化水平。目前,全辖已设立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80余家,许多银行机构依托科技专营机构大力培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专业人才。还有部分银行机构通过开通优先审批、优惠利率等方式,持续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审批效率,解决科创企业“融资急”难题。

创新融资产品和模式。针对既有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处置流转体系不完善,以及传统银行授信理念、管理机制不配套等困难问题,浙江辖内银行机构持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和模式创新,克服各类困难问题,推动业务稳步拓展。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一方面,浙江银保监局等部门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强化合作,积极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业务。如,太平科技保险公司推出相关业务以来,已累计提供保险保障逾1300万元。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引领作用,浙江辖内许多市(县、区)出台风险资金池、贴息等专项政策,激励银行机构更好地开展业务。如,杭州市设立3000万元的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用于补偿专利质押融资服务政策性担保产生的风险损失。

下一步,浙江银保监局将继续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密切协同,加强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持续推进探索内部评估体系,优化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合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有力支持浙江科创、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编辑:吴郑思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吴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