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2021发展新模式:中行提速普惠金融数字化

“中国银行非常重视一号文件做出的整体安排,对于服务乡村振兴内设机构的设计以及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方面,均已在规划部署过程中。”两会前夕,中国银行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了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情况,并就2021年规划、布局及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前不久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

“2021年,我们将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以模式升级为依托,以数字普惠为方向,探索构建新型业务发展模式。”中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葛春尧表示,中行将充分发挥综合经营优势,下沉客户服务重心,建设和完善“一体多元”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两增两控”圆满完成

通气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行圆满完成银保监会普惠金融“两增两控”监管要求,“两增两控”口径贷款6116.62亿元,较年初新增1987.14亿元,是2019年全年新增量的1.74倍,2020年增速48.12%。贷款户数48.40万户,较年初新增8.65万户;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仅为0.77%,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去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行聚焦普惠金融打出金融支持的“组合拳”,助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据葛春尧介绍,中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不抽贷、断贷、压贷。截至2020年末,共为国标中小微客户办理临时性延期偿还贷款本金23242户、35603笔,合计1492.35亿元;办理延期付息2291户,合计49.43亿元。

“2020年,我行超额完成国常会提出的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的要求。严格执行‘两禁两限’等监管要求,通过费用减免向小微企业让利。”葛春尧称,2020年中行普惠贷款向小微企业让利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批量担保业务第一批合作机构,中行积极参与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截至2020年末中行银担业务合作规模达251.76亿元。

全力对接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正如今年一号文件所说,“重点难点在‘三农’,潜力后劲在‘三农’,基础支撑在‘三农’。”那么,银行业如何助力和接续乡村振兴?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济合作社如果建立起来,将大大激发农村的生产积极性。为此,今年我们会启动相应的金融支持信贷服务,有针对性地单独设计产品。”在回答本报记者关于“如何开发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如何增加首贷、信用贷”问题时,中行小型企业团队主管崔笛亚如是说。

而针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中行将一方面依托农业农村部推介的100个农业现代化产业龙头,进行相关供应链、产业链创新;另一方面,通过中银富登,依托农业现代化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产业集群,实现批量支持“三农”小微客户。

“包括围绕农村三权的抵押流转,如何确权、如何实现,都有文章可做。根据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我们都在具体考虑之中。”崔笛亚说。

记者从通气会上了解到,为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中银集团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银富登村镇银行2020年就开始大力推进“六个对接”,即对接农村土地和经营制度改革,服务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对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对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和“整村推进”工作,服务农业特色产业;对接乡村振兴核心企业,服务上下游小微企业和农户;对接返乡创业人员经营需求,服务涉农个体工商户;对接农村生态宜居需求,服务“美丽乡村”“厕所革命”。

普惠金融加快数字化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元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数字普惠金融被寄予厚望。

记者从通气会上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中银富登普惠贷款规模约560亿元,小微及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0%以上,户均贷款约为20万元。经营业绩连年增长,2020年新增贷款首次突破100亿元。资产质量稳定,全辖不良贷款率为1.44%,关注类贷款占比为1.01%,拨备覆盖率为250.68%。

而这正是数字化推动的成果。中银富登村镇银行行长何春生告诉记者,“中银富登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逐步形成了数字普惠商业模式并不断迭代升级,有效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据悉,2020年,中银富登打造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利用数字普惠实现了单人上门开卡、办理贷款、在线签约。上线仅7个月就开卡39万户,送贷上门近10万笔,平均贷款周期由3-7天缩短为1-2天,从受理到审批放款最快可在30分钟内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中银富登研发的“中富翼贷”信用贷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托智能风控体系,为县域乡镇内没有完整税务和财务报表、没有完整信用记录的普惠金融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试点7个月发放贷款的笔数占到全年新增贷款笔数的55%;新拓展客户2.94万户,大部分是没有人行征信或营业执照的客户,户均贷款仅4.5万元。

“今年,我们会针对线上产品做一些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造,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何春生说,“下一步,将加快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精准度。结合场景、集群,构建多维数据接入、差异流程定制的普惠金融数字化产品体系,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