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山:抓住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牛鼻子

这两年,转型一直是热门话题。几乎所有中小银行,都在时代大潮中亲历着转型。从结果上看,有的银行颇见成效,也有些银行历经辛苦,方向曲折。随着行业加速分化,转型机遇窗口正在收窄,如何走好转型发展的路子?依旧是中小银行需要思考的。

北京农商银行在2020年10月已成为国内第二家资产规模破万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这背后是北京农商银行紧跟首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方向、持续打造特色精品银行的支撑。近日,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山接受记者专访,介绍了他对中小银行转型发展的最新思考。

聚焦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 加快转型发展

记者:中小银行走好转型发展之路的关键点是什么?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

王金山: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机遇和挑战呈现新特点。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业态、新格局,中小银行应立足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客户需求和市场导向,加快转型发展。而走好转型发展之路的关键是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提升自身竞争和服务能力。

首先,要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以党建引领改革创新发展,确保在复杂经济金融环境下始终合规稳健经营。

第二,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加快融入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业务、渠道、营销、管理、运营、风控数字化发展,重塑管理体系、业务形态、资负结构和盈利模式,推进业务创新转型升级,打造差异化产品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第三,要坚持以金融科技赋能为支撑。持续加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技术迭代升级,提升信息技术在风险防控、业务拓展、产品开发、信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水平,积极打造“生活+金融”的一体化服务平台,着力建设智慧银行。

第四,要坚持以人才兴行战略为保障。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转型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应持续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健全考核激励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挖掘人力资源潜能,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提升队伍能力、提高人力产出,为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记者:当前,中小银行在转型发展中应注意防范哪些风险点?

王金山:当前,银行业外部经营风险因素明显增多。中小银行需切实增强风险意识,注重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健全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增强复杂形势下风险的识别和管理能力,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推动金融发展、金融稳定、金融安全协调统一。

中小银行在转型发展中不可避免需要加强开放共享,与同业跨业等开辟多层次的合作空间。但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金融的本质,严把合作的准入关口,加强合作机构、合作产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强化合作名单制管理,畅通准入退出机制,防范外部风险渗透传染。要坚持风险判断的独立性,着力提升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采取优化风险限额与量控管理的办法,既鼓励创新,又审慎经营,坚持稳发展与防风险同向发力,切实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金融保障

记者:您认为在2021年银行业转型发展的热点可能会是什么?

王金山: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商业银行将更多对标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领域服务力度,以创新为驱动优化提升业务发展和服务模式。

金融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呼唤新作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壮大乡村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发展现代种业、数字农业、观光农业、特色农业,这些都是我们下一阶段金融支农的主要着力点。

普惠金融发展质效期待新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成效显著,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获得感明显增强,普惠金融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重要抓手作用得以体现。下一步,亟须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进一步打通普惠金融发展“堵点”,用数字化新型金融模式为普惠金融发展破局。

民生服务场景需要新供给。数字技术在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上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北京农商银行一直致力于推动金融服务与群众尤其是老年客群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医疗教育和社会公共服务等相融合,构建有特色的养老金融服务平台和生态圈。下一步还要继续以场景服务模式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打造“场景+APP+网点”的综合生态和开放式用户体系,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记者:当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您认为农商行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方面应怎样发力?

王金山: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三农”工作重心出现历史性转移。北京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初心和使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保障。

一是紧密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现代种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关键领域,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准确把握“三块地”、集体产权制度、集体林权制度等农村改革方向,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助力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融资权能,为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贡献金融力量。三是以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加大对农业产业客户的支持力度,助力乡村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四是持续增加金融服务薄弱地区供给,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进一步提升对边远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提升业务发展与新发展格局的适配性

记者:您认为地方法人银行应如何深耕本地市场,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王金山:地方性银行是支持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需始终坚守定位,围绕本地经济发展与金融需求,积极提升业务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适配性,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作为植根首都的地方法人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投身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有效助力了冬奥会、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点工作和重要领域发展,践行着一家市属国有金融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十四五”时期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北京农商银行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主动对接“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紧盯首都建设“两区”“三平台”及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数字经济标杆城市过程中的金融需求,旗帜鲜明地支持国家和北京市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以及优质民营企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中小微企业,做实做优科创、文创专营机构体系,切实提高科创、文化、绿色、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能力,为首都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辑:赵鼎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赵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