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调查】中小城商行金融科技路上如何翻越“三座大山”?

新华财经济南3月9日电(记者贾云鹏、崔璐) 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背景下,城商行普遍在战略规划、组织架构、资源布局等方面进行适应性调整,加速拥抱金融科技。记者近日在山东、江西等地调研发现,相较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头部城商行,中小城商行金融科技路上还面临资金投入高、科技人才少、数据治理难“三座大山”,如何翻越仍处探索阶段。

中小城商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

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报告(2020)》指出,城商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不断推动数字化转型,加速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布局,而疫情则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趋势。

齐鲁银行介绍,他们站在战略层面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发展,并通过制定全行性的战略规划、构建扁平化的信息科技组织架构、加大科技人才培养等途径来具体推进。德州银行在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强化金融科技在业务和运营管理上的深度应用,实现从科技运维向科技运营的根本转变。“我们的战略愿景是打造极致体验的智慧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是今年及以后的重点工作。”德州银行行长赵鸣翠说。

自2019年8月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来,山东已上线99个金融科技应用项目。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不少是城商行参与的项目,这为城商行丰富金融产品供给、降低运营成本、提升金融效率、拓宽客户覆盖面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齐鲁银行的分散密钥线上身份认证服务项目,在提升用户身份认证安全等级的同时,实现金融业务足不出户线上办理,截至去年末该项目签约用户数量已达11.83万户。

齐商银行去年4月份研发了“纾困e贷”纯线上信贷产品,客户从手机上发起借款申请,十几分钟内就能完成审批放款。截至2020年末,该业务已累计发放5116笔共计1.53亿元纾困贷款。“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我们尝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甜头。”齐商银行董事会秘书处主任李刚告诉记者。

在江西,城商行同样在金融科技路上探索颇多。江西银行不仅推出了自有智能投顾产品——财富智投,还推出了“手机秒贷”“云企链”“掌上微贷”“微企贷”等信贷产品,为个人客户、小微企业客户提供贷款服务。赣州银行则依托科技打造小微“信贷工厂”,加快推动小微授信业务标准化、线上化、集约化经营。

遭遇人才、资金、数据三大堵点

新华财经记者调研发现,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头部城商行相比,中小城商行在努力拥抱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资金投入高、科技人才少、数据治理难“三座大山”,前进路上困难重重。

——资金投入高。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研发投入巨大,见效周期也相对较长,中小城商行一般很难独自承担。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发布的《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有26%的受访城商行认为无法负担资源投入。

2019年度,招商银行信息科技投入93.61亿元,且自2020年起,该行将金融科技创新基金预算比例从全行上年度营业收入的1%提升至1.5%。2019年北京银行科技投入达18亿元,约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如此巨额的投入,完全不是中小城商行能独自承担的。

——科技人才少。受地域、品牌、待遇等限制,中小城商行难以吸引“金融+IT”复合型科技人才加入,而自我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金融科技转型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在我们这里,基本很难招到一流的科技人才。”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

“齐商银行专门在省会济南建设数据中心,但还是无法招到心仪的科技人员,目前全行科技人员只有50多人,即使加上第三方人员,与中原银行等头部城商行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更不用说与国有大行相比了。”齐商银行首席信息官、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刘映辉说,近几年各家城商行招聘人员中,基本都有金融科技岗位,专业的金融科技人才已呈高度稀缺状态,成为转型发展最大短板。

——数据治理难。数据是助力城商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首先难在数据引入上,比如小微企业基础数据,需要对接工商、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有些数据并不容易获得。“我们每年投入几十万元在数据引入上,与江苏银行、南京银行等动辄上亿元的投入相比差距较大。”山东一家城商行信息科技部门负责人说。

其次还表现在银行现有数据集中管控难,数据多头管理、部门数据互通靠自发或人工传递等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均有存在,有价值的数据和数据产生价值间存在“最后一公里”的跨越,数据在精准营销、数字产品和风险防控方面的价值和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

合作共享、抱团取暖成现实选择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彭玉镏说,虽然城商行科技力量较薄弱,但一定要拥抱金融科技。多位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小城商行主要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共享、兼并重组等方式直面金融科技挑战。

在自主研发模式下,城商行几乎不借助外部力量,独自完成金融科技建设,好处是业务发展不受制于人,但面临研发周期长、产品迭代慢、资金投入大等问题,难以适应城商行需求。

而合作共享则成为中小城商行的普遍选择。如江西银行与腾讯联合建立数据实验室,腾讯提供基于云的数据、存储、安全等产品方案;齐鲁银行与浪潮集团等合作,成立了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金融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德州银行在2020—2022三年战略规划中提到,要实现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有效协同。

中国银行业协会认为,与外部公司合作推动了科技资源的聚合使用,实现了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创新风险的分散。“但要注意规避外包风险,可通过核心系统自主研发、运维,外包项目自主设计、外包实施的方式进行。”有城商行人士说。

在外部数据来源方面,彭玉镏建议,各个银行获取外部数据难度较大,地方政府可以主动作为,牵头搭建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务数据等外部数据,基于既有法律法规探索制定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管理办法,为金融机构创新信用贷款产品提供数据资源。

在山东,通过成立山东城商行合作联盟,同样实现了中小城商行抱团发展、谋求共赢。山东是全国城商行数量较多的省份,为应对IT建设滞后、研发费用高、人才匮乏等问题,借鉴德国储蓄银行集团模式,于2008年成立山东城商行联盟,目前已为67家成员行提供信息系统支撑,引领成员行转型升级。

据山东城商行联盟测算,由联盟统一开发IT平台,可将研发成本节省至各行分别开发费用的五分之一左右,达到“各自花小钱、联合办大事”的目的。不过,这种方式也面临一定的制约。“我们核心系统依赖联盟,但城商行联盟只想提供标准化的服务,很难满足个性化需求。”联盟一家成员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说。

此外,多地中小城商行合并重组进程提速,抱团取暖态势明显。今年初,辽宁省政府表示,将通过申请新设组建一家省级城商行,合并省内12家相关城商行;去年底,由四川省内多家地方银行组建的四川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晋中银行、晋城银行等山西5家城商行也在合并路上。

“一个省合并成一家,违背了成立城商行的初衷;而适当的合并,既有规模经济的好处,又能照顾到服务中小企业的初心。”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说。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