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异地持牌专营机构集中在沪获批 监管“开正门、堵偏门”思路未变

新华财经北京7月20日电(翟卓)今年以来,多家银行的异地持牌专营机构频频获批,引发市场关注,监管部门对异地持牌专营机构的态度是否已有所改变?如银保监会日前同时批准广发及恒丰两家股份行设立资金营运/运营中心。至此,今年以来已有4家银行获得资金运营中心牌照,且驻地均在上海。

业内人士表示,近来获批筹建持牌专营机构的均为全国性银行或一些特殊地域(如长三角区域)的地方性银行,设立地也多集中于上海,政策层面上呵护倾向明显,监管“开正门、堵偏门”的思路并未改变。后续资金运营中心等专营机构能否继续“放量”仍然存疑。

年内已有4家资金运营中心获批 股份行及国有大行均入场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家银行的资金专营机构获得独立持牌资格,且近期呈现审批提速趋势。具体来看,自兴业银行于2003年末成立资金业务专营机构后,时隔十年,平安银行与宁波通商银行才分别于2014年相继获批成立资金专营机构,随后2016年获批7家、2017年2家、2018年6家、2019年3家、2020年全年无新增,而2021年截至目前已有4家。

其中,由中小银行设立的资金业务专营机构达19家,包括16家城商行、3家农商行;股份行中,此前只有兴业、平安两家获批,今年新增招商、广发、恒丰三家,同时今年还“扩容”了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农业银行。与此前中小行为主的状态相比,今年获批资格更倾向大行。

具体来看,银行资金业务专营机构的前身多为银行总部的金融市场部、资金交易部等,在名称上多以“资金营运中心”或“资金运营中心”命名。其业务范围一般涵盖同业业务、债券投资和承分销、外汇及贵金属交易和代客买卖、货币市场业务等。

而探究众银行热衷申请资金运营中心的背后原因,或可追溯至2017年。彼时监管环境开始明显趋严,整体上贯彻了“开正门、堵偏门”的政策思路,对异地非持牌机构进行清理整顿,同时亦批筹一些合规的专营机构。

具体来看,2018年1月,原银监会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明确将“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网点,并从事业务活动”的行为列入当年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工作重点。同年12月,《关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非持牌机构的指导意见》落地,对异地非持牌机构的高压规范和清理整顿持续进行。

在扑面而来的监管检查下,诸多中小银行纷纷撤离在异地设立的金融市场分支机构,异地持牌专营机构成为众银行异地经营的合法路径。银行对于资金业务专营牌照的申请步伐也由此提速。

那么,申请此类牌照究竟有何益处?业内人士表示, 作为独立注册并具有金融许可证资质的专营业务主体,资金运营/营运中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有利于各类资金与金融市场业务的开展和管理,缩短流程、提高效率,提升市场响应速度与竞争能力。二是有利于建立更贴近业务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专业能力与水平,持续增强业务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更灵活地开发和试行新的业务品种,增强市场敏感性和灵动性。

同时,设立资金运营中心或还是城商行突破异地经营限制的一种途径。如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指出,城商行通过异地设立资金运营中心、成立理财子公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覆盖更多异地客户群体,实现金融资源更佳配置。

此外,对于很多银行而言,除政策鼓励和旨在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外,建立专营机构更为重要的目的或是为了利用上海、北京等地区的金融区位优势。

设立地集中上海彰显政策倾向 监管“开正门、堵偏门”思路未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增的4家资金运营中心驻扎地均在上海。至此,在上海设立资金营运中心的银行已增至12家,占比近半。而除资金运营中心牌照外,银保监会还分别于今年5月11日及25日批准兴业银行及恒丰银行设立私人银行专营机构,也是近十年来 “唯二”获批筹建的私人银行专营机构,设立地点亦都在沪。而此前三家的获批时间则要追溯至2008年(工行)、2010年(农行)和2012年(交行)。

如此频繁的异地持牌专营机构获批,也引发市场讨论,监管部门对此的态度是否已有所调整?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批筹对象来看,近来获批筹建持牌专营机构的均为全国性银行或一些特殊地域(如长三角区域)的地方性银行,政策层面上呵护倾向明显,监管‘开正门、堵偏门’的思路应该没有改变。”

而设立地集中于上海,或主要是国家着力将上海打造成国际金融中心以及上海本地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给予特别重视的结果,“资金专营机构最能体现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而私人银行专营机构也和上海地区最新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上述人士如是说。

如今年5月,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力争到2025年,把上海打造成为机构和人才“集聚地”、产品和服务“创新地”、市场和资金“交汇地”以及环境和服务“新高地”,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据上海银保监局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在沪持牌专营机构共有32家,主要分为五大类,其中信用卡类专营机构12家、资金交易类专营机构11家,私人银行类、票据类和中小企业服务类专营机构各3家。

截至2020年底,在沪专营机构总资产合计达到6.50万亿,同比增长11.41%,表外业务规模超过20万亿。其中,信用卡类专营机构贷款总额为3.37万亿元、全年交易量达到17.04万亿,分别占全国信用卡市场的47.50%和46.89%。私人银行类专营机构管理客户资产达到4.80万亿,占全国私人银行管理资产的比例接近40%。

而至于后续资金运营中心是否会继续“放量”成立,业内人士表示,从政策层面看,当前在上海有分支机构的银行申请在上海设立异地持牌专营机构应该可以获得策鼓励,但能否大规模“放量”仍然存疑。

如当前专营机构的设立仍有一定限制,以资金运营中心为例,监管要求必须先在当地已有分行才能有资金运营中心,以避免变相突破异地设立机构。此外,申设能否真正放开还取决于准出地监管机构的态度,涉及纳税归属等系列问题。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