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反洗钱监管力度再升级:前7月合计罚没逾3.4亿 银行+支付机构占比超九成

新华财经北京8月12日电(翟卓) 随着严厉打击金融犯罪成为全球金融监管的共识,近年来人民银行对我国金融机构的反洗钱要求不断升级,相关法规条例也在不断完善。随着4月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反洗钱严监管持续加压。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前7个月,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共开具涉反洗钱相关行政处罚(以处罚公示日期为准,下同)302笔,合计罚没金额约34282万元,同比增加约19.4%。其中,单位罚款总额约32805万元,个人罚款总额约1477万元,基本实现“双罚制”。

从占比看,商业银行合计罚没金额占前7月总罚金的56.1%,支付公司罚没金额占比34.3%。相比之下,支付机构罚单数量较少,但单笔罚没金额普遍较大。而“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则成为监管处罚“重灾区”。

前7月合计罚没逾3.4亿 银行+支付机构占比超九成

具体来看,据融e开数据,1至7月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开具的涉反洗钱相关行政处罚分别为13470万元、6674万元、693万元、2161万元、1629万元、1648万元、8008万元。

从机构类型分析,据融e开数据不完全统计,商业银行共收到罚单222笔,合计罚没19237.8万元,占前7月总罚没金额的56.1%;支付公司共收到罚单23笔,合计罚没11743.8万元,占比34.3%。支付机构虽然罚单数量较少,但单笔罚没金额普遍较大。

此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共收到罚单26笔,合计罚没1472.2万元;保险公司收到罚单19笔,合计罚没934.5万元;证券公司收到罚单9笔,合计罚没754.8万元;信托公司收到罚单2笔,合计罚没129万元;期货公司收到罚单1笔,罚没10.8万元。

在大额罚单方面,福建国通星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1月12日获目前年内全国单笔最大罚单,由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开具;其中单位领罚约6710万元,公司副总经等5个相关责任人员合计领罚45万元。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共12项,其中有5项与反洗钱相关。据了解,国通星驿成立于2010年6月,是由新大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的一家专门提供银行卡收单综合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

前7个月,央行开具的银行业单笔最大罚单由中信银行领取,处罚金额2951.5万元,其中单位领罚2890万元,银行部总经理等14个相关负责人员合计领罚61.5万元。涉及违法违规行为共4项,均与反洗钱相关。罚单由人民银行总行开出,这也是截至目前,年内人民银行总行开具的唯一一张罚单。

从处罚原因分析,“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成为监管处罚“重灾区”,与之相对的罚没金额也远超“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照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以及“未按照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等。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上述国通星驿的单笔最大罚单在内,前7个月公布的罚单中有多笔均是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陆续开具,但今年才“集中”对外公布。业内人士表示,这或是央行在传递监管趋严的信号,监管对金融机构发起的反洗钱监察是连续的,高压态势将持续不减。

强监管背后制度不断“升级打怪” 构建合规系统或要“数据先行”

随着反洗钱要求的不断升级,相关法规条例也在不断完善。仅2021年以来,就有多份重磅文件相继落地。

具体来看,1月26日,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印发《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自评估指引》。评估框架分为两大方面、四个维度、三个层次,要求各金融机构和非银支付机构应在2022年底前完成符合指引规范的全面风险自评估。

3月31日,一行两会就《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从2007到2021,客户尽职调查取代客户身份识别。反洗钱三大核心义务开启风险为本时代。

4月16日,《金融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监督管理办法》发布,进一步明确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要求,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纳入适用范围,并增加网络小额贷款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反洗钱义务主体,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

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落地,为反洗钱法自2007年1月1日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涉及修改条文众多,规则变化重大。

而通过总结上述被罚个案的经验教训可以发现,良好的反洗钱合规离不开相关系统的支持来完成有效的监测。

如上海富拉凯金融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建明表示,银行须结合本身实际情况建设反洗钱信息系统,这套反洗钱系统必须能全面支持反洗钱工作,并深度嵌入银行业务各个环节,尤其要包含以下三个主要的核心系统:一是银行需开展洗钱风险自评估(IRA),建立健全的客户洗钱风险分类管理系统;二是应基于大数据建立人机交互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监测分析系统;三是落实法定义务,构建可实时更新和实时监控与回溯的监控名单管理系统。

此外,行之有效的反洗钱系统还离不开良好的数据基础作为支撑。但在各金融机构陆续开展反洗钱数据治理工作中,由于涉及数据范围广、分布散、历史数据多、业务场景复杂,常常遇到不小的难题。普华永道在报告中指出,在数字身份时代,强监管下的反洗钱数据治理面临严峻挑战,但也是提升反洗钱工作有效性的机遇。

为推进并落实反洗钱数据治理,毕马威总结提出五大“利器”,在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基本前提下,提升内部数据治理水平和能力。具体来看,一是盘清金融机构在业务和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二是建立和完善反洗钱数据的标准和规范;三是以数据质量为基本切入点,对洗钱风险高、整改需要迫切、影响面广、影响程度深的问题进行推进;四是以“应用”为主线,贯穿业务;五是强化反洗钱数据治理长效机制建设等。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则提出,反洗钱数据治理可应用“6+1”方略,通过采集问题、剖析问题、分解现状、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应对“报数”挑战。具体来看,“6+1”分别为:数据问题及需求收集整理、数据溯源梳理、业务规范梳理、数据质量探查、问题根因分析、问题提升方案制定以及长效治理机制的制定。

展望后续,人民银行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中强调,下半年,要继续做好金融服务和管理。推进金融业重要立法。推动出台《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加强个人数据和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完善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严厉打击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编辑:刘润榕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刘润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