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序发展 业务规范化转型效果显著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1年上)》(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了2021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情况,并对下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发展进行展望。

《报告》指出,上半年,我国银行理财市场高质量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累计新发产品2.55万只,累计募集资金62.41万亿元,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4137.51亿元。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5.80万亿元,同比增长5.37%,银行理财市场整体运行平稳。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从规模看,银行业理财产品规模稳步增长,反映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业务积极调整,逐渐适应了监管要求;从结构看,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比提升,存量资产处置有序推进,理财业务规范化转型效果明显;从机构层面看,理财公司建设有条不紊地推进,已经超越股份制银行成为全市场产品存续规模最大的机构类型;从投资者层面看,投资者队伍继续壮大,为理财业务创新拓展了空间。

净值化转型加快推进

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2021年年底结束,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存量资产处置进入冲刺阶段。上半年,理财业务转型工作进展如何?

“随着理财业务转型的平稳推进,理财产品结构逐步改善,净值化程度稳步提升,投资标准化资产占比稳步上升,投资资产收益维持稳健。”《报告》指出,在资管新规与理财新规确定的监管格局下,银行理财积极调整发展理念与方向,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将加速退场。总体来看,整改进展比较顺利,2021年底前绝大部分银行将完成整改。

具体来看,截至6月底,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0.39万亿元,占比79.03%,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11.75个和23.90个百分点;保本型产品存续余额0.15万亿元,同比减少90.68%。理财资金持有债券类资产规模19.29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规模的67.31%,较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上升3个和5个百分点。

同时,资管嵌套投资规模趋于稳定,同业理财规模进一步缩减。截至6月底,理财产品持有各类资管产品规模9.49万亿元,较资管新规发布前规模压降21.02%,占比降低14.71个百分点;同业理财存续余额2718.80亿元,较年初下降30.45%,同比下降62.78%,占全部理财产品的比例不足2%。

上半年,多个监管新规陆续出台,监管环境持续优化。

“面对监管的新要求,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曾刚解释称,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较高,在新规要求下,这类产品需要整改,短期或面临收益下滑、规模下降等问题。另外,理财产品销售时,禁止变相宣传预期收益,而有些净值型产品延续了过往展示预期收益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整改。

不过,对于过渡期内完成理财业务转型,专家普遍持积极态度。曾刚表示:“目前,存量资产处置进展乐观。到今年年底,绝大部分资产顺利完成处置没有什么问题。”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谈到,总体而言,银行理财正在按既定安排有序进行整改,绝大多数银行将在过渡期之前完成整改。《报告》指出,对于个别银行存续的少量难处置的资产,银保监会将按照相关规定纳入个案专项处置,持续督促相关银行综合施策、积极整改,尽快全部清零。

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上半年,银行理财在稳健转型发展的同时,也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银行理财产品投向债券类资产19.29万亿元、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75万亿元、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17万亿元。理财产品投向绿色债券超800只,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较年初增长16.79%,同比增长26.46%;投向抗疫专题债券约300只,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

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绿色经济成为重要投资方向。伴随着绿色金融市场发展,银行理财市场通过认购绿色债券、投资符合ESG股票、创新非标投资模式等多种资产配置方式,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投资,参与塑造和完善ESG投资体系,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报告》显示,上半年,理财市场新发ESG主题理财产品18只,累计募集资金超100亿元。截至6月底,全市场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超400亿元,较年初增长约50%,同比增长超2.14倍。

不过,当前投向ESG领域的理财产品规模尚小,还处于布局探索阶段。曾刚表示,后续随着实现“双碳”目标具体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实,ESG领域投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另外,养老金融发展需要大量长期资金,也是理财市场的一个重要布局方向。

董希淼表示,银行理财是资管市场最大的参与者,下一步要主动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理财资金要在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谈及优化理财产品类型结构,曾刚认为,目前,银行理财还是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虽然符合银行主要客户群体的需求特征,但在现金管理类产品新规出台后,单一的产品类型结构将面临较大制约。《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22.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04%,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8.18%;权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843亿元,较年初增长10.15%,同比增长1.54%,仅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 0.33%。曾刚建议,除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外,还要渐进式开展权益类等资产配置,满足投资者个性化和多元化配置需求。

监管短板需加快补齐

上半年,监管部门继续在资管新规确立的资管行业顶层管理框架下,制定出台一系列补充与细化的资管行业监管制度,为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总体来看,系列配套细则充分体现了涵盖范围广、核心要求统一的特点,逐步建立起系统、长效的监管机制。”《报告》指出,一是先后出台《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等理财业务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理财产品销售行为,明确现金管理类产品监管标准。二是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和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组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夯实银行保险机构稳健合规经营根基。三是持续通过发挥监管政策引导作用,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四是强化消费者保护,加大对违规展业机构的通报与处罚力度。

《办法》在禁止性规定中明确,禁止单独或突出使用绝对数值、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防止变相宣传预期收益率等。如何正确展示业绩成为理财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对此,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副总裁刘志勇表示,理财中心联合市场机构共同组建工作组,就业绩比较基准展示的原则和方法,研究起草了《理财公司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展示指南》,已面向市场征求意见,计划适时发布。另外,理财中心将继续做好信息披露平台的建设及运营,牵头制定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统一标准,积极引导相关机构通过中国理财网开展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可靠的查询渠道,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谈及未来的监管趋势,《报告》强调,“在银行理财监管政策脉络持续完善的过程中,兼顾资管业务规律与理财特色的监管制度体系得以逐步完善,严监管强监管成为常态。”

董希淼表示,今后一段时间,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办法,继续加强和改进对理财业务的监管。预计下一步主要将围绕已有监管制度办法进行细化。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