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多样化 商业银行上演“补血”热潮

新华财经北京8月19日电(记者 张勤峰 见习记者 连润)邮储银行二级资本债近日落地,推动8月银行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放量一举突破1400亿元。而今年前7个月,单月发行规模仅在6月超过1000亿元。

各类银行踊跃参与

6月和8月,这两个银行资本补充债券的发行“大月”均出现大行身影。8月,在邮储银行启动发行前不久,建设银行刚发完800亿元二级资本债。6月,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则先后发行了700亿元、415亿元的永续债。此外,工商银行于今年1月发行300亿元二级资本债,邮储银行在3月发行300亿元永续债,中国银行则在3月发行250亿元二级资本债,又于5月发行500亿元永续债。

虽然大行贡献了发行量的大头,但并不能掩盖中小银行的参与热情。据统计数据,年初至今已发行和即将发行的78只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中,发行主体评级横跨A至AAA,除11只债券由工商银行等大型银行发行外,其余债券皆由中小银行发行,发行主体多样化。

工具手段花样繁多

今年银行发行的各类资本补充工具花样繁多。在前述78只资本补充债券中,35只为永续债,43只为二级资本债。

除了资本补充债券发行持续保持活跃,商业银行也积极利用其他工具补充资本,发行可转债便是典型例子。今年以来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等4家银行通过可转债融资600亿元,创出近年来银行转债发行新纪录。此外,兴业银行、成都银行、重庆银行、常熟银行陆续发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

银行配股也重归公众视野。继去年江苏银行成功完成配股之后,今年以来宁波银行和青岛银行陆续公布配股方案,其中宁波银行配股已获证监会审核通过。

市场人士注意到,进入8月,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也呈现加速之势。近期,天津、内蒙古、陕西、江西等地陆续披露发行专项债用于补充当地中小银行资本金的相关计划。

“补血”潮料持续

规模放量、主体多元、手段多样……从不同角度共同刻画出商业银行对于补充资本金的极高热情,亦反映出商业银行凸显的资本补充压力。

除正常开展业务形成的资本需求,联合资信研报指出,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的影响,一些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行、不良率有所提升,拨备计提压力加大也导致资本补充压力上升。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0%,较上季度末下降0.1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91%,基本与上季度持平;资本充足率为14.48%,与上季度末相比降低0.03个百分点。

以上市银行群体为例,据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未来3年若要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在2020年末水平不变,2021年至2023年的资本缺口达1283亿元、2739亿元和5431亿元。

银行在我国金融运行中居于主导地位,资本约束将限制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研究出台举措,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银行掀起了花式“补血”的热潮。同时也不难预期,这一局面还会在未来持续较长时间。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从银保监会的角度来说,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在市场上发行资本债或者其他的资本性工具来补充资本,增强资本实力,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谈及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时,人民银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提升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目前上市银行的外源性资本补充规模,虽可以填补部分资本缺口,但仍需加大资本补充工具发行力度。

继建设银行之后,8月19日,又一家大型银行亮相二级资本债发行市场。按计划,邮储银行的两只规模合计600亿元的二级资本债从19日开始发行。据统计,8月以来,包括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在内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债券计划发行总额已达1470亿元,有望创下今年以来单月发行量新高。业内人士认为,盈利增长放缓与资本消耗加快,促使商业银行更多倚重外源资本补充手段。为缓解银行资本约束,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发行各类资本补充工具得到监管部门支持。不难预期,商业银行花式“补血”热潮还会继续。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