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将一对一“看守”培训

银行作为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用途和流向也应承担起责任,以起到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的保障作用。

新学年伊始,“双减”政策落地后,教培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改革。

“从目前来看,大型银行在风控端对教培场景非常谨慎。”专家表示,未来银行的布局基本以行业审慎为基础,小步慢跑。

不久前,华尔街英语倒闭或波及6000多人,有十多亿元的“学费”窟窿,涉及平安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浦发银行(信用卡)等十多家金融机构。随着近年来教育培训机构的风险暴露,银行该如何布局教培场景,又该如何监管资金以最大程度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银行应起到监管作用

“此前,金融机构对于教育分期、教育消费金融贷款的布局很多。”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大智指出,相比其他场景,教育场景的客户主动消费能力很强,其客群的实际还款来源相对比较有保证。

不料,7月24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指出要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未来想象空间急剧缩小。

“教育场景之前是比较优质的消费场景,但由于当前国家对教育的强监管,减轻社会忧虑,加大了监管力度,加剧了行业的系统性风险。”资深信用卡行业专家葛亮告诉记者。

而华尔街英语“跑路”,留下十多亿元的“学费”窟窿更是新添的创伤。值此教培行业发生巨变之际,银行该如何布局,又将如何确保消费者权益?

葛亮表示,国家对K12的态度与前几年对P2P行业的态度是比较接近的,不可能出现所谓的大浪淘沙留下了优质的机构,银行或将聚焦于职业培训类的场景。

“但目前教育培训行业受政策影响,余震还未结束,大多数机构不太会把该场景作为主要发力对象。未来银行的布局基本以行业审慎为基础,小步慢跑,但从目前来看,大型银行在风控端对教培场景非常谨慎。”葛亮表示。

对于近年来发生的教育机构携款跑路,留下学员“一地鸡毛”的现象,银行究竟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作为贷款方,银行是否只具有审核风险的义务,但不具备监控资金的义务呢?

对此,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惠告诉记者,银行不仅要在放贷过程中审核风险,还要对资金用途、资金划转等进行全程监管。“银行有检查业务,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银行多年来的‘三教三查’制度,所以银行在放贷以后对于还款风险、资金用途等,还要跟踪监管”。

因此,银行作为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对于资金用途和流向也应承担起责任,以起到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的保障作用。同时,银行和教培机构的合作模式的不同决定了其承担风险的义务不同,专家也提出了两种模式:

“一种是to B模式,即银行和教培机构签订的是对公金融服务,对企业的经营行为风险的预判将直接影响银行的风险敞口。”葛亮分析,第二种是to B to C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培机构只起到渠道的作用,授信的主体是C端用户,银行更多是把风险能力放在了C端用户。

各地落实监管途径

今年3月下旬,北京海淀区教委联合海淀区金融办向各校外培训机构、各有关银行和相关单位下发《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资金监管的通知》,要求在海淀区全面实施校外培训机构预付费资金监管,培训机构预付费必须100%接受监管。

据了解,已有近20家银行积极响应参与资金监管工作。目前,北京12区公布首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目前,北京地区的“监管银行”包括工行、农行、交行、招行、光大、中信、浦发、北京银行等十余家银行。白名单中同时明确了这些机构的法人性质均为“非营利性”。

而资金监管工作也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7月20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广州市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应在本市选取一家银行开立培训费资金专用账户,并授权银行向教育主管部门及时推送专户相关信息。

今年7月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正式下发,强化培训收费监管成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截至目前,出台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政策的地区已超10个省市。除北京外,天津、福建、浙江等地均已出台相应监管措施,要求教培机构在银行设立专用账户。

6月1日,上海市培训协会公布首批培训机构与商业银行实施定期划扣等新型资金监管机制的试点名单,在单卡实施的基础上,探索试点实施银行专户划扣模式。

据记者统计,目前已公布12批白名单,共涉及25家培训机构和包括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等在内的11家商业银行。名单上的每一家教培机构都配有一家“监管银行”,并开立单独的监管账户。

具体而言,消费者预付的培训资金由商业银行直接收取、保管。商业银行按照与消费者及培训机构的合同约定,将培训资金定期划扣至培训机构,每次划扣额度对应的培训服务时限不超过3个月(约定培训周期)或者60课时(未约定培训周期)。

参与白名单的某教育机构对记者表示:“我们与商业银行合作开设电子账户,对于用户而言流程都是一样的,还是先报名付费,但是钱会一直在电子账户里保存着,过一段时间再转到我们账上。”

此外,商业银行每次划扣培训资金的时间在相应培训服务开始前的1个月内。消费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要求商业银行停止后续培训资金的划扣。

上海某区教育局的工作人员提醒学员家长,培训机构“白名单”只是提供一定的信息监管渠道,虽然有一定监管机制但不代表完全没有风险,并且目前这样的监管还在试点阶段不是全覆盖,在报名时仍需了解情况。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