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 继续夯实中小银行稳健运营基础

近日,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对2020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针对44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评级结果显示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不过,中小银行的风险压力值得关注。

银行业整体经营稳健向好

今年第二季度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44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3978家参评机构处于安全边界内,资产占比98.6%。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整体经营稳健,风险总体可控。近日,上市银行披露的上半年业绩报告也显示,银行经营业绩向好,资产质量不断改善。

稳中向好的国内经济环境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疫情防控到位并实施精准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国内生产生活稳步恢复,叠加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和计提拨备,银行业经营环境改善,风险总体可控。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是银行业稳健运营的大背景。《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金融业脱实向虚、盲目扩张态势得到根本扭转,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金融业平稳健康发展,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谈及银行业如何继续守住防风险底线,周茂华表示,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持续完善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包括健全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监管总体框架、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压实市场主体责任等;另一方面,服务实体经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商业银行应主动聚焦主责主业,引导资源精准流向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关注中小银行风险压力

得益于前期一系列防风险和深化改革措施,目前我国中小银行经营绩效改善,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在支持地方经济和中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部分中小银行的弊端和缺陷也逐渐暴露,比如发展定位模糊、盲目扩张异地业务、业务结构较为单一等。

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指出,大型银行评级结果较好,部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一定风险。其中,农合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271家和122家,数量占全部高风险机构的93%。此外,压力测试结果显示,30家大中型银行整体资本充足水平较高,且有较强的信贷风险抵御能力,总体运行稳健。而中小银行对整体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抵御能力较弱。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认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小银行面临多重风险挑战,既有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宏观经济因素,也有自身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公司治理不规范等内部因素。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当前亟须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将改革与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相结合,在夯实中小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经营机制、提升竞争能力,为地方中小银行经营效率提升、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更为良好的基础。

多渠道加快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夯实资本对于提高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和防控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疫情冲击下中小银行盈利水平和资产质量有所下滑,补充资本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在这一背景下,多渠道加快补充中小银行资本被《报告》重点提及。

“近年来,由于经济和监管环境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加大不良处置等因素,部分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压力明显上升,资本金不足制约了部分银行业务发展,也削弱了抗风险能力。”周茂华表示,对于部分中小银行来说,补充资本的紧迫性凸显。

2020年以来,随着资本补充渠道不断拓宽,中小银行加速“补血”。《报告》指出,2020年,财政部安排2000亿元专项债券额度,支持20个地区的中小银行补充资本;80家中小银行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合计发行规模超过2000亿元,发行主体不断扩容。另外,多家银行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补充资本,如厦门银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瑞丰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在A股首发上市募资17.7亿元、37.6亿元、24.55亿元、12.26亿元、85.84亿元。

部分中小银行资质相对较差或经验不足,难以通过市场化方式发行资本补充工具。对此,《报告》指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银行补充资本的市场环境和配套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下达的额度内依法依规发行专项债券补充资本,指导支持中小银行用好用足现有市场化渠道,探索开发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健全可持续的资本补充体制机制。

编辑:翟卓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翟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