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中国银行行长刘金: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三大新特征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1日电(丁晶)“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更多市场主体倾向于在跨境贸易投资中选择使用人民币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市场需求,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21日举行的2021年金融街论坛年会“双向开放与金融合作”分论坛上致辞时表示。

从商业银行顺应市场需求、优化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方面,刘金分享了几点思考。

刘金指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新特征。一是规模扩大。2020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近28.4万亿元,同比增长44%,占同期国际收支总额的46.2%,人民币跨境收付的总额、占比均创历史新高。根据SWIFT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关统计,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二是领域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从贸易结算起步,向资本项目拓展,去年全年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中资本项目占比已超过75%。债券“南向通”已于9月正式落地,“跨境理财通”在10月19日正式开通,截至20日晚中国银行“跨境理财通”的开户数已超过1200户,占全市场62%以上。“跨境理财通”是陆港两地金融互联互通建设上又一个新创举,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使用开辟新空间。三是便利性提升。在北京地区率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对外承包工程跨境结算便利化试点”,帮助企业更便利地获取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经营。

刘金强调,市场主体跨境使用人民币的动力不断增强。实践证明,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经营效率有着积极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许多市场主体开始主动了解和选择人民币产品,希望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

刘金认为,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市场需求,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一是开辟新市场,二是拓展新客群,三是创新服务。商业银行要将便利化服务向更多的客户群体拓展,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在便利客户的同时,更应审慎展业,搭建智能化的跨境业务监控模型,实现在金融业开放进程中的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统筹。

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0月20日至22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年会下设5个平行论坛,其中中国银行承办的“市场驱动的人民币国际化暨京港专场交流活动”分论坛作为“双向开放与金融合作”平行论坛的一部分,于10月21日举办。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陈吉宁市长,陈茂波司长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举办金融街论坛是中国金融的大事,中国银行有幸在金融街论坛中承办今天的“双向开放与金融合作”平行论坛,在此我感谢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光临今天的活动,也感谢北京市委市政府、香港特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中国银行的关心、信任和支持!

刚才陈吉宁市长和陈茂波司长两位领导的致辞给我们很多重要的启发。陈吉宁市长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两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也分享了他对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北京金融中心建设、特别是和金融中心建设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的独到见解。陈茂波司长给我们介绍了沪港通、债券通这些互联互通渠道建设的经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关设想以及香港在人民币离岸市场中的重要作用。这些都对我们有非常重要的启发。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更多市场主体倾向于在跨境贸易投资中选择使用人民币。下面,我从商业银行顺应市场需求、优化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几点思考。

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呈现新特征。

一是规模扩大。2020年,全国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近28.4万亿元,同比增长44%,占同期国际收支总额的46.2%,人民币跨境收付的总额、占比均创历史新高。根据SWIFT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相关统计,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和储备货币。二是领域拓展。人民币跨境使用从贸易结算起步,向资本项目拓展,去年全年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中资本项目占比已超过75%。债券“南向通”已于9月正式落地,“跨境理财通”前天(19号)也已经正式开通,昨天(20号)晚上中国银行跨境理财通的开户数量已超过1200户,占全市场62%以上。1200户这个数字还不大,但确实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是我们在陆港两地金融互联互通建设上又一个新创举,这些都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使用开辟新空间。三是便利性提升。在北京地区率先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对外承包工程跨境结算便利化试点”,帮助企业更便利地获取融资,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经营。

二、市场主体跨境使用人民币的动力不断增强。

实践证明,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经营效率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许多市场主体开始主动了解和选择人民币产品,希望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调研了全球3000多家客户并发布《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调研结果显示,79%的受访境内外工商企业,考虑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或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例,这一比例创历年调研结果的历史新高。

三、商业银行必须顺应市场需求,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

一是开辟新市场。企业“走出去”是构建“双循环”的重要推动力,商业银行要将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向全球拓展,特别是做好面向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币金融服务,培育离岸人民币市场,满足企业更高层面金融需求。二是拓展新客群。金融服务对象要向主权机构、投资机构等多种类型机构客群拓展,商业银行需深入研究这些新客群的金融需求,制定适合的服务策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更上一个台阶。三是创新服务。商业银行要将便利化服务向更多的客户群体拓展,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在便利客户的同时,更应审慎展业,搭建智能化的跨境业务监控模型,实现在金融业开放进程中的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统筹。

中国银行是一家百年老店。1912年,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在原来大清银行基础上组建了中国银行;1917年,在香港设立分号。现在的总行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设计者都是贝聿铭先生,中国银行在全国很多地方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由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贝聿铭先生的父亲贝祖贻是香港分行的第一任总经理,他的儿子成了世界级的设计大师。可以说,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这些中银建筑延续了他父亲在中国银行的事业。

1929年,中国银行在伦敦成立了海外第一家分支机构;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在卢森堡设立欧洲大陆第一家分支机构。现在,中行在境外62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在一百年多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把全球化当做不懈的追求。因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银行没有理由不走在前面。

中行也一直是人民币跨境流通的主渠道、人民币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引领者。今年前8个月,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超过7.58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达412万亿元,均保持全球第一。此外,中国银行还积极服务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新兴领域,完成“中国—印尼双边本币结算机制”下首笔业务;作为首批试点银行全面深度参与债券“南向通”筹备,并在开市当日达成市场首批交易;就在本周,“跨境理财通”正式落地实施,中行作为首批取得业务办理资格的机构,顺利完成首批交易。面对新形势新需要,中国银行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大力支持人民币跨境使用,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国际经济合作和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作出贡献,为人民币真正走出国门、实现全面的国际化贡献更大的中行力量!

谢谢大家!

 

编辑:史可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