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探索四方面创新应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四个“不匹配”

新华财经北京10月22日电(吴郑思)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21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以“金融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议题的分论坛上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供需匹配、创新效率、创新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挑战,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机制、模式、技术和组织等四个方面的创新,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金融工作的主旋律,也是金融行业的本源初心。”王健表示,但是,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四方面的“不匹配”,即金融供给能力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金融创新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金融服务能力与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不匹配;金融创新与传统风险管理手段不匹配。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王健提出,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机制、模式、技术和组织等四个方面的创新,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完善创新机制,提供金融创新制度保障。二是加速组织变革,夯实服务实体经济基础。三是推动业务创新,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四是深化技术创新,拓展服务实体经济边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索上述机制、组织、模式和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坚持创新和风险防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强化合规经营的底线思维,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力度,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王健补充说。

作为根植首都的金融企业,据王健介绍,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业务模式创新。并在2021年成立金融创新实验室,作为进一步引领和助推全行数字化转型的载体,打造全行创新转型的“试验田”和“新增长极”。此外,北京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平台建设,着力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数字政务、数字文创等五个领域构建场景生态,输出容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能力,真正实现了“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开放银行的加法做到哪里”。


以下为演讲全文:

北京银行副行长王健:强化金融创新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此次论坛,与大家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强化金融创新引领 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两者的共生共荣、协同发展,是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此,我将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金融创新的着手点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要求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双循环”“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政策的提出,也标志着中国经济逐步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始终是金融工作的主旋律,也是金融行业的本源初心。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金融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脱离实体经济,金融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把握好金融与实体经济关系,将金融创新打造为提升实体经济效率的引擎与推动器,是新常态下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命题。

对此,国家监管部门提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要求金融行业深化对金融形势的认识,把握“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初心和使命,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监管机构要求,主动承担支撑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责任,加快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建生态、搭场景,推行普惠金融战略、开拓绿色金融业务、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铺路搭桥。

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面对国家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金融只有主动融入实体经济新生态,才能集聚创新发展新动能。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在供需匹配、创新效率、创新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挑战。

1.金融供给能力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不匹配

虽然我国正不断推动金融业供给侧改革,但其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金融资本的逐利属性,商业银行往往着重关注投资回报率高、收入状况稳定以及信用状况良好的大型企业、制造业等客户。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资产规模较小、抵押物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发展前景不确定等客观原因,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获得充分信息对其进行有效评估,导致金融机构提供中小微金融服务的意愿较弱,因而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出现。

2.金融创新效率与实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

伴随我国实体经济的高速发展,新业务模式和需求快速涌现,对金融综合服务能力和金融服务快速创新均提出较高要求。传统商业银行以部门机构职责分工作业,采取按条块分割配置资源和开展业务的管理模式,导致“部门银行”的出现,造成跨部门沟通成本高、协作难、创新慢。因而面对实体产业转瞬即逝的发展窗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研发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步伐的情况,影响其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

3.金融服务能力与实体经济多样化需求不匹配

当前,实体经济结构正面临深度调整,以产业链供应链、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快速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社会经济活动和广大消费者行为模式深刻变化。对此,商业银行应加快数字化转型,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金融变革与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打造“产业经济+金融服务”的生态闭环,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4.金融创新与传统风险管理手段不匹配

监管机构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创新的同时,也提出了“金融创新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等要求。当前,商业银行在加快金融科技应用、推动与生态和场景对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风险隐患。如何守正创新,既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融通作用,又有效防范合规风险、网络安全风险、新技术应用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实现金融服务质量和风险防控的双稳提升,是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

三、应对问题和挑战,金融创新的着手点

问题挑战客观存在,但形势机遇前所未有。对此,商业银行应积极探索机制、模式、技术和组织等四个方面的创新,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完善创新机制,提供金融创新制度保障

金融创新和监管合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金融创新不能“故步不前”,更不能成为“脱缰野马”,因而必须做好金融创新的机制保障。在金融机构方面,通过打造金融创新实验室、创新工厂等创新孵化机制,同步做好资源、人才、管理支持,形成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敏捷创新、迭代创新等方式,快速推出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各类金融服务和产品。在监管合规方面,平衡好金融创新和风险防控之间的关系,利用好“监管沙箱”机制,统筹考虑金融创新度、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风险管理等多种因素,做好准入管理、风险隔离、有序推广,真正为金融创新把好关、护好航。2021年,北京银行成立金融创新实验室,作为进一步引领和助推全行数字化转型的载体,打造全行创新转型的“试验田”和“新增长极”。同时,北京银行积极参与北京市金融科技“监管沙箱”试点工作,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2.加速组织变革,夯实服务实体经济基础

商业银行传统的组织架构对创新存在一定束缚,因而需要推动组织变革,探索更为灵活的组织模式,打破部门壁垒,大力提升快速响应能力。一方面,以客群经营和产品运营为导向整合产品、运营、风险合规、科技、数据等各方资源,横向协同,实现创新的快速迭代,提升快速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垂直细分市场,推动专业化经营,实现端到端对接产业和实体经济。成立专门团队和部门,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为特定实体产业链配置资源、创新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结合实体产业既有的知识和规律,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产业链的同时,延伸非金融增值服务,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创新。

3.推动业务创新,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创新的本质是对现有模式的突破,金融创新需要突破固有思维束缚,打破传统框架,持续探索新业务模式,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服务能力更强、适用对象更广的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北京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战略定位,积极开展业务模式创新。在普惠金融领域,围绕中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打造普惠金融专属APP“京管家”,根据各类普惠客户需求差异,定制线上服务专属方案,做到一对一渠道对接,特定客户产品创新,体现批量服务的专属性、差异性、特色性。在绿色金融领域,积极助力“十四五”规划绿色生态建设、践行绿色金融服务、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发行银行间市场全国首单“碳中和”中小微金融债券,建立“绿融+”绿色金融品牌,并成立北京地区首家以“绿色”命名的支行。在科技金融领域,构建服务中小企业全周期的产品,对新三板企业制定专属的融资方案,推出成长贷、智权贷、三板定增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构建出50余种产品的“小巨人”产品体系,有效支持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4.深化技术创新,拓展服务实体经济边界

经过多年发展,金融业已积累大量客户和交易数据,随着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产业互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和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数字化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金融创新、金融服务融入产业、生态和场景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技术基础和条件。数字技术的充分应用有助于发挥“长尾效应”,覆盖以往不易开展的业务领域和客户群体,拓宽金融服务边界;有助于简化金融场景中的交易或审批环节,形成智能化、自动化流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有助于采集和整合多元化的场景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强化客户隐私保护。北京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平台建设,着力在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园区、数字政务、数字文创等五个领域构建场景生态,输出容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能力,真正实现了“客户的需求在哪里,开放银行的加法做到哪里”。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索上述机制、组织、模式和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坚持创新和风险防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强化合规经营的底线思维,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力度,树立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人人有责的理念。

作为根植首都的金融企业,北京银行将始终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支持首都“四个中心”“两区”“三平台”建设,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在体制机制、组织模式、业务产品、技术应用上持续创新,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新动力的形成与发展,将金融创新打造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